朱標想要自己親身實踐,親自去考察的想法,朱元璋當然贊同。
身為大明朝未來的接班人,能夠親自體察民情,對日后治理國家大有幫助。
朱元璋也從朱標身上,看到他已經做好擔負起江山社稷重任的準備。
這樣的太子,朱元璋看了頓感欣慰。
可是宋隱聽了朱標的話后,卻直皺眉頭。
“太子殿下,你身體還抱恙,最好不要長途跋涉,雖說現在交通便利,但是南北方氣候差異很大,對身體不好。”
“殿下可以派其他官員前往,也能達到相同效果,而且殿下還需要打理國事,也不適合離開朝堂太長時間。”
宋隱連忙相勸,心知朱標身體不是普通傷寒那么簡單,但是有些話他卻不好明說。
只是宋隱的話未能引起朱元璋重視,“這些都不是問題,咱還沒有老糊涂,還能處理國事。”
“宋隱你這家伙,咱還沒有老,你就覺得咱不行了嗎?”
朱元璋力挺朱標。
雖然宋隱也是為了朱標好,但是在朱元璋看來,這點傷寒算得了什么?
一國之君,如果連這點小傷寒都視為重癥,還能成為一個有擔當的國君嗎?
顯然,朱元璋沒有把朱標的身體情況當成大事。
朱標自己也是如此,“宋師不用擔心,國事由父皇在,宋師再幫襯些,不會有問題,本宮的身體更不在話下了。”
朱標態度堅決,可是他的話卻讓宋隱直搖手,“打住。”
“當初皇上可是答應過我的,鐵軌火車建成之日,我就可以不用天天上朝了,這可不能賴賬啊!”
雖說現在離三年之期還有幾天,但是火車都跑起來了,也算是提前完工了。
而且火車站周邊也發展起來了,這些都離不開宋隱功勞。
宋隱自然要求朱元璋兌現當初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