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多座洋樓,分布在北平府各個落后的村落里,跟村里面村民暫時居住的茅草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隨著時間的推移,洋樓的規模越來越養眼,整個框架已經起來,看起來就高大上。
得知這些偏遠的村落受災以后,日子不但沒有過得更苦,甚至很快就能住上洋樓。
許多城鎮上的百姓眼紅得不要不要的。
他們雖然沒有在這場暴雨中受災,家里不但有純糧,還有富余的錢財。
他們蓋不起洋樓,但是把自家的平頂房翻蓋一下,建個二層樓也還是有這個實力的。
頓時,許多人的心思都活絡起來。
“我說老太婆,咱家也蓋上個兩層房,多出一層也好給大郎說媳婦時用。”
“老爺子,咱家的錢夠嗎?”
“就照著那洋樓的樣子加蓋一層,水泥和那些青磚紅瓦也用不了多少貫錢。”
“行,那就蓋吧,看起來就是比那些洋樓矮了許多,但那些住在洋樓二樓三樓的不也就跟咱一樣嗎?”
“可不是嗎?我這就去跟里正說說,看燕王府和宋大人那邊能不能給咱批點便宜點的建筑材料?”
存有這種心思的人,大有人在。
有些人手上有點余錢,但是也不可能舉家遷移到大州府里面去購買洋樓居住。
畢竟他們有自己的根,有自己的祖宅。
但是現在他們已經不滿足于自己祖宅里那些平房。
建不起高樓,多建兩層還建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