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為了皇太孫要餓死自己嗎?
知縣和知府們哪敢耽擱。
頓時。
彈劾的折子,如雪花般飄進京城。
“什么?家里虧了血本,大豐收的上千畝甘蔗,無人收購,只能當牲口飼料?”
“整個江西都這么慘。”
“許多士紳連棺材本都用來種甘蔗,甚至還去借了高利貸。”
“這次血本無歸自殺的人不在少數。”
“竟然這么慘!”
“廣東福建那邊也一樣。”
“簡直愚蠢,皇太孫不讓賀家跟燕王府合作,你們為何不控制住制糖匠人?”
“還不快去聯系一下北方的制糖工坊?”
“北方路途遙遠,況且白糖工坊也不多,等甘蔗運過去,收益都不夠路費。”
“那么,江西、廣東、福建甘蔗,不就是一文不值了?”
“燕王太狠了!”
“這事要怪就怪黃子澄,是他給皇太孫出的主意。”
“燕王府如此強盛,一個商賈又豈能左右得了。”
“這次,定不能再縱容黃子澄......”
......
雖然對皇太孫的魯莽行為恨之入骨。
但他畢竟是大明儲君。
如此身份,即便是錯了,也是身邊人的責任。
江西、廣東、福建的大小官員,對黃子澄非常記恨。
很快,這些官吏私底下合計著,怎么去彈劾黃子澄?
大家心照不宣。
帝王永遠都不能出錯,特別是這個皇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