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翰林院以及內閣等人也都請奏。”
“父皇,國子監祭酒、監丞等人也都請奏。”
“父皇,欽天監、中書科、道錄司......還有各州府官員,以及獲得功名還沒有官職者,都尋找各方門路前來奏請......”
金鑾殿內。
朱高熾幾乎每日都帶著內侍,抬著幾筐奏折過來,跟朱棣稟報。
“現在自薦的有多少人?”
直到過了大半個月,感覺自薦的人差不多了,朱棣才開始過問此事。
朱高熾當即稟報,“回父皇,把各州府官員和有功名的人算在內,已經有三萬九千余人。”
“那么多人嗎?”
朱棣感慨了一下,旋即點了點頭。
“足夠了!”
朱高熾神色大喜,“父皇,那兒臣就開始選拔了。”
“可以!”
朱棣微微頷首,“《永樂典籍》廣泛采納天下書籍,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學,卜卦技藝等知識,需要整理編撰許多書籍,所需人手必須足夠。”
“你從這些人員當中精選出三千八百人,這些人雖然才華高低不一,可用于編撰大典也已經足夠。”
“重點考核品性、聲望以及時間,精力。”
“父皇,兒臣知道了。”
朱高熾一臉嚴肅地應下。
朱棣繼續,“監修十人、總編八人、副總編四十人、都總編一百八十人......”
“參與編撰典籍者,可以查閱并使用京城皇宮藏書閣書籍。”
“還有北平府書院里的藏書,也可以調用。”
“再通過報刊發布通告,征集皇宮跟北平府書院沒有的書籍。”
朱高熾連連點頭,“是,父皇!”
朱棣強調,“既然要編撰典籍,就要把典籍按照圣書規格來編撰。”
朱高熾再次點頭,“父皇放心,兒臣會親自挑選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