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董,這個辦法好,現在就安排。”張衛義笑著說道,林生也點點頭,去打電話安排。
東南方面輿論上的變化,李先生也注意到了。
“李先生,是林家出手了。”助理匯報到。
李先生點點頭,心里贊嘆一聲,好快的反應速度啊,這剛曝光出來,姜小白就收到消息,并且反應過來了。
一般來說企業做的越是大,這反應速度就越慢,企業做大了,相對來說機構就會慵懶一點。不是說個別的現象,這主要是企業內部的互相制衡和一些必要工作流程,出事以后需要一級一級的往上匯報,要是沒有這么工作流程,那企業的管理就會失控的
。
這一點在跨國企業上表現的更加的明顯一點,因為跨國以后,面對的情況更加的復雜。
不用說他們這些剛剛跨入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就是一些知名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都存在這一點。
企業大了,派系多了,制衡多了,人員復雜了,機構臃腫了,上報和處理應急事件的程度更加的繁瑣了。
集團的董事長很多時候,只能夠坐在辦公室里邊聽匯報,有時候下邊發生什么事情,并不清楚,或者說消息來源特別的滯后。
不是說發生了就能夠知道的。尤其是發生在國外的時候,有時候下邊的人處于一些衡量,也許會把這件事給捂下來,并不第一時間匯報,或者說有時候不知道這點事情應不應該第一時間往上
匯報。
這耽誤的都是時間,和反應的速度。
兩可樂在內地的競爭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國內的飲料企業,說降價就降價,可是兩可樂等上報,等到上邊反應下來的時候,人家可能已經第二輪降價了。
這個反應速度,有時候就能夠看出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來。
比如說國營企業在競爭過程中,國營企業的廠長看好一個項目,經過考察以后,先在廠子里邊開會,決定以后,制定計劃,然后往上報。等到這個項目一層一層的往上報,上邊需要審核的項目比較多,等到這個項目通過的時候,可能已經是一年以后,甚至是兩年以后了,而這個時候市場可能已經
變了。
原來看好的產品可能市場都有了,甚至說已經淘汰了,面臨的競爭壓力大。
而民營企業呢,看好了,創始人拍板就上馬了,可能只用幾個月的時間產品就出來了。
而越大的企業反應越慢,這已經成為一個定律了。
可是現在發生在國外的事情,姜小白竟然兩天的時間就反應過來,并且迅速的做出了反應,這反應出來的一定程度上是華青控股集團的競爭力。
和華青控股集團年輕的生命力。這說明這家企業還很年輕,還在積極進取的階段,雖然很龐大,但是機構還不臃腫,派系還不復雜,不管是底層還是中層的員工,還充滿了活力。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