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接過信件,迅速拆開閱讀,眉頭逐漸緊鎖。
片刻后,他沉吟片刻,提筆寫下回文,對屠蘇吩咐道:“將此信速速傳回波斯,告訴沈玨,務必小心行事,切勿輕舉妄動。”
“月照國內尚需時日整頓,待一切就緒,自有新令下達。在此期間,若北非來襲,他可依托波斯灣天險,靈活應對。”
屠蘇領命而去,藺茯苓見狀,眼中不禁閃過一絲憂慮,她輕輕握住沈安的手,柔聲道:“你是不是又要離開我了?”
沈安轉頭望向藺茯苓,眼中滿是溫柔與堅定:“茯苓,這一次,我并無遠行之意。月照,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要親眼見證它的繁榮與強盛。”
“待我將國內事務一一安頓妥當,定會帶你回大梁,但月照,將永遠是你的王國,而我,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你的王。”
藺茯苓聞,心中的憂慮稍減,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感動與幸福。
兩人相視一笑,無需多,彼此的心意已盡在不中。
隨后,夜色漸濃,兩人在后宮中度過了一個溫馨而纏綿的夜晚。
轉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御書房內,沈安坐在案前,正專心致志地處理著堆積如山的奏章。
這時,一名內侍匆匆而入,呈上了一封來自大梁的信函,信封上熟悉的字跡讓沈安心中一動——這是來自大梁皇帝皇甫胤善的親筆信。
沈安拆開信件,仔細閱讀起來。
信中,皇甫胤善以兄長相稱,語間透露出對沈安的關切與敬意。
然而,當沈安讀到關于前線戰事的部分時,神色不禁變得凝重起來。
皇甫胤善在信中提到,他已得知前線大捷的消息,提議將大軍撤回以節省開支,并詢問沈安的意見。
沈安沉思片刻,提筆回信。
他在信中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前線戰事雖有所斬獲,但北非之敵猶存,不可輕撤退。”
“大梁軍隊可留駐長洲,加強防務,確保后方安定。前線則由沈玨全權負責,他熟悉敵情,必能妥善應對。望陛下勿憂,待時機成熟,自有大舉進擊之日。”
數日后,大梁皇宮內,皇甫胤善收到沈安的回信,讀罷內容,他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沈安深謀遠慮的贊賞,也有對前線局勢的無奈與焦慮。
正當他陷入沉思之際,新任刑部尚書付山海步入御書房,神色嚴肅地呈上了一份奏報。
“陛下,微臣有要事稟報。”
付山海躬身行禮后,繼續說道,“近日,有人狀告沈家商會,稱其利用權勢欺凌地方散戶,更有甚者,商會侍衛竟打殺了三名散戶百姓,此事影響惡劣,微臣特來請旨查辦。”
皇甫胤善聞,眉頭緊鎖,沈家商會乃大梁商界巨擘,乃是沈安的根基之一,此事若處理不當,恐引發朝野動蕩。
他沉聲道:“付卿,此事非同小可,務必詳查。沈家商會若有不法行為,定當嚴懲不貸;但若系誣告陷害,亦需還其清白。”
付山海領命而去,心中卻暗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