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大人,我們不想打仗啊!”
一位老者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哭訴道,“云州軍勢如破竹,我們根本抵擋不住。還不如歸順他們,或許還能保住一條性命啊!”
其他百姓也紛紛附和著老者的話,他們的眼中充滿了絕望和哀求。
陶梓明看著眼前的百姓們,心中充滿了矛盾和掙扎。
他知道百姓們的苦衷和恐懼,但也深知作為都督的責任和擔當。
“各位鄉親父老,我明白你們的心情。”
陶梓明沉聲道,“但我們是大梁的子民,怎能輕易歸順敵人?我陶梓明誓與渝州共存亡!”
百姓們聞,紛紛低下了頭,不再語。
他們知道陶梓明的決心已定,無法再改變他的想法。然而,他們的心中卻依然充滿了不安和恐懼。
陶梓明看著百姓們的反應,心中也感到十分上火。
他知道自己的決定可,能會給渝州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但他也深知作為都督的責任和使命。
他默默地轉身離開了廣場,回到了都督府內。
在接下來的兩天里,陶梓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反復權衡著利弊得失,卻始終無法做出決定。
最終,他決定請來了渝州,當地公認的長者法明相商。
法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他在渝州有著極高的聲望和影響力。
陶梓明希望他,能給自己一些建議和啟示。
在都督府內,陶梓明將當前的局勢和自己的困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法明。
法明聽完陶梓明的訴說后,沉思了片刻才開口道:“都督大人,老朽認為你應該堅持作戰。”
“為何?”陶梓明不解地問道。
“因為我們是大梁的子民,我們的根在這里。”
法明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我們輕易歸順敵人,不僅會讓祖宗蒙羞,也會讓后人唾棄。更何況,云州軍未必就能輕易攻下渝州。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奮勇抵抗,就一定能夠守住這片土地。”
陶梓明聞,心中豁然開朗。他深深地向法明鞠了一躬,感謝他的指點和啟示。
隨后,他回到了都督府內,開始積極備戰起來……
在燕山之地,隨著時光的流逝,王九鳴的勢力逐漸壯大。
他手中的武器越來越多,士兵也越來越訓練有素。
王九鳴深知,要想在這亂世中立足,就必須不斷擴張自己的地盤,增強自己的實力。
這一天,王九鳴找來小刀子李振,兩人坐在聚義廳內,氣氛凝重而嚴肅。
王九鳴看著李振,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李振,你跟隨我也有一段時間了。我知道你一直想要證明自己,這一次,我給你一個機會。”王九鳴沉聲道。
李振聞,眼中閃過一絲激動。他站起身來,拱手道:“大哥,請說!”
王九鳴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你還記得之前我,提拔你時遇到的阻力嗎?這一次,我要你帶隊攻占燕山外三十里的一座小鎮。這不僅是對你的考驗,也是對你的一次證明。”
李振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猛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王九鳴看著李振那堅定的眼神,心中也感到一陣欣慰。
他知道,李振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只要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大放異彩。
于是,王九鳴差遣了一千精兵,讓李振帶隊前往那座小鎮。李振領命后,立刻整頓軍隊,準備出發。
夜幕降臨,小鎮沉浸在一片寧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