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將鏡頭對準紙張后,葉知秋開始手寫。
他沒有先寫標題,而是直接從詩句開始,在場嘉賓、觀眾被充分吊起了好奇心,跟著他的進度逐字地念。
來如流水逝如風
僅僅是寫了前幾個字,不少人心中便心生感嘆——這字寫得真好看。
葉知秋的字并不潦草,有點類似于電腦的標準楷l,又多了幾分飄逸的感覺、并不會顯得刻板,讓人看了賞心悅目。
光這一手字,就秒殺圈內99%的藝人了。
繼續看下去,后面的詩句也被陸續寫出。
...何處來兮何所終。
滄海茫茫掛帆去,
天涯從此各西東。
看到這里,現場絕大部分觀眾都是一臉迷惑。
畢竟《倚天》的劇情才播放不過半,而詩句的含義是要結合特定背景來理解的,大家猜不出是寫給哪名女角色的也不奇怪。
而《倚天》劇組的成員則是知道后續完整劇情的,導演張開成等幾人已經猜到了這句詩對應的人,眼中閃過一抹了然之色。
至于文化水平沒那么高、看得似懂非懂的演員,就面帶微笑地默不作聲、跟著鼓掌就行,其中笑得最開心的,便數賈雨珊。
雖然這首詩她看得也是有點云里霧里的,但她覺得肯定是寫給自已的,心里自然高興。
這樣,自已就和高以欣扯平了!
然而,隨著葉知秋緩緩補充上詩名后,賈雨珊臉上的笑意逐漸僵住了。
這首詩的名字,叫《憶·小昭》。
賈雨珊愣住了,現場眾人的掌聲、說話聲,仿佛隔著一層薄膜,不甚真切地傳到自已耳中,然后逐漸拉遠...
在視線的余光處,小昭的演員楊秀一臉驚喜,似乎在說著什么。
這時,賈雨珊才反應過來,仿佛一瞬間醒悟了。
是啊,這首詩當然是寫給小昭的,她記起了這部劇開拍前,劇本研讀會上葉知秋對“小昭”這名角色寫的一段分析。
小昭的一生,打從一開始,便如通飄蕩的柳絮一般,無足輕重。
生她養她的母親金花婆婆,也不過是把她當作工具,小小就奉母之命扮演著一個“丑陋”的臥底...長期的身份上的壓抑,讓她變得無比卑微,尤其在愛情面前,她無私到“自輕”的程度,在張無忌問她“你為什么對我這么好”時,她也只是回答“因為...因為你待我好。”
所以,葉知秋寫的那首詩中的“來如流水”、“逝如風”,無論是“流水”或是“風”,都是無處可尋,無影無蹤,去留都感受不到一絲重量,不也正隱隱預示著小昭的命運嗎...
舞臺上,葉知秋的視頻連線掛斷,節目還在繼續。
心情的巨大落差之下,賈雨珊的眼淚差點沒掉下來。
連小昭都有,那我...這名正牌女主算什么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