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銀河戰艦2》的導演奧利弗·皮埃爾侃侃而談。
“皮埃爾先生,您是全球知名的科幻電影導演,拍過《月球救援》、《宇宙大戰》、《銀河戰艦》等優秀作品。”
“請問,您對華夏的科幻電影是否有了解呢?”
臺上,聽到“華夏科幻”四個字,皮埃爾嘴角微微勾起,笑著搖了搖頭。
“抱歉,我不了解華夏科幻電影,或許有,但我沒在影院看見過,所以不予評價。”
記者繼續問道:“在科幻這個類別上,華夏電影的確起步比較晚,在國際上知名度高的作品也不多。”
“或者說,您覺得如果華夏電影想在這個方面取得突破,應該怎么讓呢?”
聽到這里,皮埃爾眼中閃過一抹輕蔑之色,嘴上說道:“老實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科幻電影最重要的元素,分別是劇情、技術和對未來的想象,這三大核心缺一不可。”
“優秀的劇本能使影片引人入勝,先進的技術能夠呈現震撼的視覺效果,而對未來的想象則是科幻片的定義所在...但恕我直,目前的華夏,并沒有科幻生長的土壤,或許再過20年這種情況會好一些吧。”
皮埃爾這番話,聽得臺下不少觀眾、記者心中郁悶,但又無法反駁。
因為...對方說的是事實,甚至“華夏沒有科幻的土壤”這句話,之前國內的媒l也說過。
前年,國內有一部號稱“華夏史上最強科幻片”的電影,還吸引了不少影迷記懷期待地等待,結果上映之后卻令人大失所望。
那部影片...怎么說呢,有宇宙,有飛船,演員陣容也很豪華,但除此之外,竟再也看不出一絲“科幻”的影子。
有網友發現,把這些所謂的元素拿掉,對劇情的理解完全沒有任何影響,或許“科幻”在這部影片中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宣傳而已...
至此,國內的“科幻電影”再次成了笑話。
“但是,皮埃爾先生!”有記者不服,舉起手道:“不說其他的,‘特效’方面,華夏電影近幾年也是涌出了幾部受歡迎的優秀作品和團隊的。”
“比如‘拾光之秋’工作室,他們制作的《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特效都非常精彩,差距并沒有那么大吧。”
聽到這里,皮埃爾好奇問了一句,“這兩部是什么作品?”
當下,便有人拿了手機上來,播放這兩部電影的片段給他看。
結果,皮埃爾看了兩眼,當下便笑了出來。
“這是動畫片,我只能說,這些特效看起來還行,但離科幻片的水準差遠了。”
“科幻電影的特效,靠的是成熟電影工業強大的技術制作,不是這些小孩子看的東西能比的。”
“或許我剛才說得保守了,我糾正一下。”
“如果目前你們的特效只停留在這個水準的話,也許華夏的科幻片發展,還要等30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