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的打斗,雖然只有一分多鐘,但動作設計精彩、語對白幽默,讓現場不少觀眾看得哈哈大笑。
接著,畫風一轉,剛才的場景卻都是一場夢。
主角熊貓阿寶(po)是一家面條店的學徒,他夢想成為武功蓋世的大俠,但在現實中,他只是一名在父親鴨子先生開的面館中端碗、笨手笨腳的胖熊貓,離夢想相差甚遠。
畫面再轉,在“和平谷”有一處名為“翡翠宮”的仙山寶地,有武術宗師和他的徒弟“蓋世五俠”隱居在此。
武術宗師是一名身材矮小的浣熊,而“蓋世五俠”,分別是嬌虎、金猴、仙鶴、靈蛇和螳螂...
某天,師父浣熊正在傳授武功時,突然得到烏龜大師要親自見他,并被告知殘豹太郎即將卷土重來。
聽到“殘豹”兩字,勾起了師父浣熊的痛苦回憶。
殘豹,是他曾經最寵愛的徒弟,當年因為夢想成為神龍大俠,被拒絕后陷入暴怒在無惡不作,最終被烏龜大師鎮壓,并關進了大牢永世不得見天日。
為防止殘豹重見天日、圖害生靈,師父緊急安排加強大牢的防御。
烏龜大師卻依舊慢悠悠地,說這一切都是天命,或許傳說中的“神龍大俠”即將降臨人間,解決這一危機。
在烏龜大師的啟示下,師父決定舉行一場比武大會,由烏龜大師親自選拔出“神龍大俠”。
比武大會高手如云,舉辦得熱火朝天,在最后烏龜大師要選出“神龍大俠”的時,阿寶卻以一種“從天而降”的方式恰好摔在擂臺上被指中。
師父自然難以接受,“蓋世五俠”也對此充記懷疑,認為這個動作笨拙、胖乎乎的熊貓不可能成為“神龍大俠”,是不是烏龜大師老眼昏花搞錯了?
烏龜大師卻依舊保持淡定,說一切都是天意...
到這里,徐陽和現場眾多觀眾一樣,看得無比入迷。
說實話,目前為止這部片是超出了他的期待的。
在外留學、工作過的人,會有一種很深的感受,華夏歷史源遠流長、璀璨的文化瑰寶不計其數,但華夏文化在國外的接受度并不高。
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太深奧了。
你不能指望中文都不會的外國人,可以l會得到古詩、文文里面的意境啊。
為什么通在亞洲文化圈,華夏在全球開設的“孔子學院”20年后關閉大半,但韓流的音樂、曰本的動漫,在全球受歡迎程度卻日益增加?
主要還是后者屬于“娛樂”,輕松、好玩的東西傳播得更快,這是人的天性決定的。
但在《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中,“文化+娛樂”結合的度就把握得非常好。
“蓋世五俠”的動物形象,應該是來源于華夏武術中的五種著名拳法;
烏龜大師的“順其自然”的觀點,有點類似于道家中“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理念,充記智慧與哲理。
首先是好玩,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然后再講道理,這才是文化傳播的正確方式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