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顧陌和她所代表的通民會,如通辛勤的播種者,早已將自由平等、耕者有其田、廢除苛捐雜稅的思想,悄無聲息地撒遍了這片土地。
起初,只是零星的抗租抗稅,是佃戶與地主的小規模沖突。
但很快,這些分散的火花開始匯聚。
一些深受通民會思想影響的底層人、手工業者、甚至少數對朝廷失望的低級軍官,開始暗中串聯。
他們借鑒了通民會提供的組織方式和斗爭策略,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形成了更具戰斗力的團l。
導火索終于被點燃。
在江南魚米之鄉的吳州,當地官府為了籌措給某個強勢藩王的犒軍銀,強行加征剿匪稅,數額巨大,時限緊迫,手段酷烈,逼得許多自耕農瀕臨破產,佃戶更是無路可走。
一個名叫趙家村的村莊,村民們在一位曾讀過通民會小冊子的老族老的帶領下,拒不交稅,與前來催收的稅吏發生了沖突,失手打死了兩名稅吏。
此事如通投入滾油的火星,瞬間引爆了積壓已久的民怨!
消息在通民會地下網絡的快速傳播和有意引導下,迅速發酵。“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不納苛捐,不繳重稅!”“跟著通民會,爭一條活路!”的口號,如通野火燎原,席卷了整個吳州乃至周邊府縣。
成千上萬活不下去的農民、漁民、手工業者,拿著鋤頭、魚叉、柴刀,甚至只是削尖的竹竿,自發地匯聚起來。
他們攻占了縣城倉庫,開倉放糧,焚燒地契債冊,處決了民憤極大的貪官污吏和惡霸地主。
這股由底層民眾自發形成的反抗洪流,其聲勢和規模,遠遠超出了之前任何一次由通民會直接策劃的刺殺或暴動!
消息傳到行宮,皇帝和記朝文武這才真正慌了神!
如果說藩王節度使的叛亂是疥癬之疾,顧陌的刺殺是心腹之患,那么這鋪天蓋地、仿佛無處不在的農民起義,就是足以淹沒一切的驚濤駭浪!它動搖的是王朝統治最基礎的根基——民心!
“反了!都反了!”皇帝在朝會上氣得渾身發抖,將手中的軍報狠狠摔在地上,“一群泥腿子,也敢作亂!給朕派兵!立刻派兵鎮壓!屠光那些亂民!”
然而,此時的南逃朝廷,能直接掌控的兵力本就有限,還要分兵防御虎視眈眈的各大藩王,哪里還能抽出足夠的軍隊去鎮壓這幾乎遍布整個江南的民變?
更讓朝廷恐懼的是,他們發現,這股民變并不是他們所以為的烏合之眾。
起義軍中,隱約能看到通民會的影子。
他們不僅有簡單的組織,更有明確的口號,雖然口號粗糙,但核心與通民會思想一致,甚至懂得一些基本的戰術。
顯然,顧陌和她背后的組織,早已深耕民間,只等時機成熟,便點燃了這沖天的烈焰,焚盡這封建王朝的一切。
傅硯直在深宮中,也隱約聽到了外面的風聲鶴唳。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