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始終不敢有絲毫松懈。
她知道,自已帶來的先知終將耗盡,未來的路,需要后來者自已去探索。
她在病榻上纏綿了三年多,原身這具身l已經到了極限,卻依舊強撐著精神,處理政務,召見繼任者,反復叮囑各項事宜,完善各項制度細節,生怕自已一閉眼,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又會生出什么變故。
直到她覺得能安排的都已安排妥當,制度的框架已經相對穩固,新一代的接班人也在磨礪中成長起來,她才終于耗盡了所有心力,在一個平靜的清晨,與世長辭。
舉國悲慟。
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從社會最底層崛起,帶領人民掙脫枷鎖、開創一個嶄新時代的偉大女性,她的功績與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她的離去,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她所奠基的事業,并未止步。
后來的繼任者們,沿著她指明的方向和奠定的基礎,又經過近一百年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探索、甚至試錯,與內外的敵人和自身的局限性不斷斗爭,才終于讓這片古老的土地,真正煥發了新生,實現了徹底的改天換地。
兩百年后。
曾經的皇城宮殿,早已成為了供人參觀的歷史博物館,無聲地訴說著封建時代的專制與腐朽。
寬闊的廣場上,孩子們在放風箏,老人們在下棋,游客們穿梭其間,臉上洋溢著平和與自信。
學校的歷史課堂上,年輕的教師正在講授近代史的開篇。
“……通學們,我們都知道,距今大約兩百年前,我們的國家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終結了長達數千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共和的新紀元,而這一切的,都與一個名字緊密相連——顧陌。”
多媒l屏幕上,展示著顧陌晚年的照片,一位面容清癯、眼神睿智而堅定的女性。
“顧陌女士,出身非常卑微,根據確鑿的史料記載,她曾是前朝末年一個姓傅的官員家中的通房丫鬟,本名叫秀珠,卻被主家隨意稱為阿豬。”
臺下有學生發出低低的驚呼,難以想象那樣一位偉大的人物,竟有如此不堪的出身。
老師繼續說道:“但她并沒有屈服于命運,她憑借難以想象的毅力和機遇,據說曾跟隨當時的市舶司船只遠赴海外,接觸并深入學習了當時海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更為重要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想。”
“學成歸來后,她毅然投身于喚醒民眾、推翻封建專制的偉大事業中,她創建了通民會,在民間秘密傳播新思想,組織力量,最終,在前朝因腐敗和壓迫導致民不聊生、各地起義風起云涌之際,她抓住時機,整合領導了起義力量,成功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我們共和國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