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趙光義這個“軍事天才”的親自指揮,這一戰的結局其實已經可想而知了。
天幕上。
一幅巨大的畫面緩緩的拉開,簡單的幾個標記就表明了宋軍和遼軍的對峙情況。
一開始,其實宋軍是占了點便宜的,東路,西路,中路三路大軍分別攻城掠池,一路挺進。
但趙光義對戰場的不熟悉到底很快讓這種戰略的不足之處暴露了出來,因為大軍分散,且很難互相支援配合,又要全權聽從趙光義的指示,故而只要出現一個缺口就會全盤崩塌。
東路大軍因為走的太過深入,后續支援的糧道被截殺,蕭太后和遼圣宗更是親自率大軍南下,擋住了東路軍的前進!!
趙光義一聽,這不得了啊,立馬開始了微操,命令東路軍不管三七二十一擋住嘍,等中西路打贏了立馬來支援!!
東路軍被迫一邊硬抗一邊防守,又沒糧食,將士們拖了足足二十多天,全都精疲力盡!
毫無疑問,援軍沒等來,東路軍很快慘敗,被追殺途中因匆匆過河死傷過半!!!
東路軍乃是宋軍主力,這邊一敗,趙光義頓時慌了神,不知道該怎么辦,只好繼續微操讓另兩路大軍先跑了再說!!
但蕭太后不是蠢材,立馬整兵就去截殺撤退的宋軍。
中路軍跑得快,趕在遼大軍壓來之前成功逃了。
但西路軍卻沒那么好運了——這也正是楊業所在的大軍。
遼大軍眼看著就要壓過來,再不跑必然全都要死在這里,西路軍路線本就不好撤退,但屋漏偏逢連夜雨,趙光義此時愛民之心突然爆發,又開始了他的致命微操。
“你們不能光軍隊跑啊!百姓們也得撤回啊,地盤搶不回來,百姓至少要搶回來啊!!!”
撤百姓,就要拖時間。
拖時間,就得有人扛。
誰來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