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啊。
璀璨了一整個歷史長河的天策上將。
千古之帝范,用兵之至極。
后世多少名將瞻仰崇敬可望而不可及?
說實在的,這擱誰誰不后悔啊?
曾經有一位清華名師放在她面前,卻被她熟視無睹的浪費了十二年!!
更何況那何止是清華名師啊!!
武則天扼腕嘆息。
要早知今日能走到這一步,當年就應該放下身段,多多利用自己的年輕美貌合情合理的勾搭一下夫君好“秉燭夜談”啊!!
貞觀年間。
“阿秋!”
李世民打了個哈欠,狐疑的揉了揉鼻子,瞅了李淵一眼。
“耶耶,不會又是你在嘀咕朕吧?”
李淵:“…………啊!!是啊!!”
他陰森森抽出了腰間束帶,冷笑一聲。
“小兔崽子,你過來,老子不光嘀咕你,還要狠狠獎!勵!你!!”
李世民:“父不慈子不孝啊!!父、父父父不慈子不孝!!李淵你要真這么干,日后可不能怪朕了!!”
李淵:“小兔崽子你給老子站住!!”
……
在政治敏感性方面,武則天從某方面來說擁有許多帝王趕不及的敏銳。
在上位不久后,她便發現了朝堂人才隱隱出現的缺口。
此前數十年,雖然也算不上全然吃李世民的老本,但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帶出來的那一批能臣死了之后,朝中得用之人確實肉眼可見的變少了。
再加上她自己也沒少殺,這么下去總不是個辦法。
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詔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咸令自舉。
載初二年(公元691年),官人者咸令自舉。
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引見存撫使所舉人,無問賢愚,悉加擢用,高者試鳳閣舍人、給事中,次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
……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她廣攬天下人才,氣度開闊,明察善斷,舉凡有能者,皆不吝嗇給予其大展身手的機會。
于是,當時天下間許多英才賢明者競相涌出,愿為她所用。
同時,武則天也十分重視科舉制度。
在她之前,唐朝的科舉制度基本上就是個形式,連名字都不帶糊的。
而到了武則天這里,就規整許多。
……乃令試日,自糊其名……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后世常說的殿試(也就是皇帝親自面試最后一關),也是從武則天這里開創伊始的。
此外,為了選拔一批服從于自己的將帥。
武則天也在文舉的賽道之外開創了武舉這一選拔之路(考舉重、騎射等)
于是。
數不清的人才從天下間被拔擢出來,如雨后春筍,令天地回春。
寬闊疏朗的天堂明堂之上,女帝靜靜地負手凝立。
四面八方,璀璨的金光匯聚成了一條條平整的大道。
狄仁杰、張柬之、張仁愿、唐休璟、郭元振……
甚至于后來開元年間的頂級名臣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等等,都是在武則天時期被選拔出來的。
開元的繁盛熙攘,扎根于此,漸漸生根發芽。
此所謂。
治宏貞觀,政啟開元
女帝平靜的望向四方風起云涌,眉目微微含笑。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