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那你自己心里沒點數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武周年間。
太平公主冷笑了一聲,抱臂道。
“像這種拎不清的蠢貨,死了也是便宜他了!天堂建起來花費的銀兩他一百一千條狗命都不夠去填的!!”
武則天微微搖頭。
“往事不提。”
太平公主撅了撅嘴,嘟囔了一聲。
“母皇也是,挑男人早應當挑些乖覺的……”
武則天淡淡掃了她一眼,太平汗毛一豎,連忙訕訕的噤聲。
上官婉兒掩唇低笑。
太平公主眼睛一瞪,氣的差點跳起來,到底是顧忌著武則天方才的警告,硬憋著沒敢吭聲。
……
武則天執政時期,并不是盡善盡美的。
打擊了一手遮天的關隴氏族,令無數小地主階級以至于寒門士子有了喘息出頭的機會。
但也因此助長了酷吏的氣焰,致使全國上下冤獄頻出。
大開科舉,從天下拔擢了一大批人才,填補了貞觀以來人才漸漸凋零的被動狀況。
但也因此導致冗官過多,朝廷漸漸負擔沉重。
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并整頓均田制,使社會經濟不斷上升,民戶數不斷增長。
但與此同時,府兵制也漸漸開始瓦解,轉而向募兵制傾斜。
……
歷史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某一個階段用來解決上一個問題的答案,到了下一個階段就不可避免的成為了新的問題。
功也好,過也罷。
從來就沒有什么完美無缺。
代代帝王都應當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去糾正歷史發展中不可避免產生的問題。
李世民框出了骨,李治鋪陳了筋,武則天補上了肌。
血肉自發的蠕動生長,孕育出了一個傲立于世的王朝。
李隆基被先代留下的熙攘繁盛迷了雙眼,而忽視了盛世之下漸漸潰爛的皮膚。
大廈崩塌,不過一剎。
倘若他能夠趁早發覺,倘若他能夠適時的剪除雜枝,這個骨骼分明肌肉勻實的王朝能走到哪一步,誰又敢輕?
……
天幕上。
畫面漸漸轉過。
羽翼勻稱的火鳳緩緩收攏雙翼,停到了枝頭。
女帝高坐明堂之上,靜靜地凝望著遠處。
她合眸嘆息一聲。
在即將走向生命終局時,對這一生妥協了。
公元698年,中宗李顯自房陵召回,復立為皇太子。
武則天年近八十,臥病在榻,已無力掌控政事。
朝中勢力在女帝撒手的那一剎那快速重整,幾乎所有人都倒向了即將接手王朝的新帝。
哪怕是昔年武則天一派的,諸如狄仁杰之流,也毫不猶豫的倒向李顯,暗暗等待著。
等待著——所謂的撥亂反正。
公元705年,武則天八十二歲,病重將死。
曾被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宰相張柬之等人勾結羽林禁衛軍,擁太子李顯至武則天寢宮,斬殺侍奉在側的男寵張易之兄弟。
站在長生殿外廊檐之下。
李顯握著劍,甚至覺得有些恍惚。
他迎著光,忍不住笑了一下。
“母皇啊母皇,您終于……要死了。”
兒臣等這一日,等的太久太久了。
武則天虛弱的動了動手指,視線長長的落到李顯的身影上,沉默了良久。
她說:為我在先帝墓前也立一座碑吧。
碑上,無字。
是為無字碑。
是非功過,留待后人評說。
……
武則天死后,皇太子李顯繼位,迅速恢復國號為唐。
朝廷不肯承認武則天帝王的身份,只將其稱為“則天大圣皇后”。
武周一朝,至此畫上句號。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