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系列的討論,政策定下來,執行政策人選卻成了難題。
治理地方和行軍打仗完全是兩碼事。
考慮到遼東初定,而平遼大軍早晚也會撤出遼東回歸原籍。
那么新任遼東總督既要有治民之能,也要有治軍之才。
也就是說,遼東需要一位文武雙全的人。
大部分人都覺得呂大器最為合適。
可是蒙古草原發生了一件事:西土默特部首領,順義王俄木布病亡。
按照規矩,俄木布的兒子博羅特應該承襲王位。
但是西土默特內部對博羅特本人并不是很認可。
好幾個高層將領都表現出了不記的情緒。
這些高層將領看似是對博羅特不記,實則是對大明不記。
所以必須幫博羅特坐穩王位。
如此一來,熟悉蒙古草原的呂大器就不能調任了。
內閣只能推薦其他人。
可推薦了很多人,都被司禮監以不合適的原因駁回。
謝三賓只能不停地換人推薦。
他這次推薦的人選是大理寺卿凌義渠。
凌義渠字駿甫,天啟五年進士。
歷任禮科,戶科,兵科給事中;福建右參政,湖廣按察使,蘇松兵備道,山東右布政使,南京光祿寺卿,以及京師大理寺卿。
有治理地方的經驗,也有練兵的經歷。
屆時只需要和新任遼東總兵配合好,遼東很快就能安定下來。
崇禎放下奏疏,點頭說道:“凌義渠可堪大用,司禮監批紅吧。”
“嗯...”王承恩十分罕見地遲疑片刻。
崇禎眉毛一挑:“有隱情?”
王承恩跪在地上,低著頭說道:“回皇爺的話,南京那邊也推薦了一個人。由于太子有監國之權,司禮監不知道該在哪份奏疏上批紅。”
“南京推薦的誰?”
“路振飛!”王承恩開始說路振飛的履歷:“路振飛字見白,天啟五年進士,先是擔任涇陽知縣,御史,福建巡按御史。因替錢謙益喊冤而被貶為河南按察司檢校,后遷光祿少卿,右僉都御史,淮揚巡撫。”
崇禎對這個人有所了解。
他與錢謙益私交甚好,被南京朝廷推薦也在情理之中。
歷史上的路振飛除了給錢謙益喊冤這個事外,其余的表現都很不錯。
尤其是在風雨飄搖的南明隆武政權。
他既要要穩定朝廷內部,又要對付清軍,通時還要平衡已經登基稱帝的魯王朱以海。
這兩個人各有千秋,對崇禎來說都可以。
他問:“內閣對南京舉薦的路振飛是什么態度?”
王承恩回答道:“內閣以為路振飛在巡按福建期間是鄭芝龍的上司,現在鄭芝龍已有反意,不宜再讓他擔任遼東總督。”
“內閣考慮的很周到,”崇禎給這件事定了性。
王承恩謹慎詢問:“那奴婢就在內閣的奏疏上批紅了。”
“嗯,”崇禎點頭后看望王承恩:“類似的事還有嗎?”
“有,”王承恩照著自已的身高比劃了一下:“南京推薦官員的奏疏摞起來都比奴婢高了,司禮監批不批紅都很為難。”
“太子最近如何?”
“太子還在病中。”
“也就是說,這些奏疏都是由別人起草的?”
“應該是。”
崇禎想了一會覺得時機已經有些成熟。
所以他要打出自已的第一張底牌,“讓內閣擬旨,收回太子的監國之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