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明:穿越崇禎,不肯掛歪頸樹朱友堅 > 第418章 風云四起

            第418章 風云四起

            三月十八日,一封加急塘報從鳳陽送到南京。

            “丁魁楚領兵去往淮南途中被李闖賊半路偷襲,損失慘重,他本人也投降了李闖賊。隨后用敕書、印綬誘開淮南城門,兵不血刃拿下淮南!”

            “李闖賊五萬大軍兵臨鳳陽城下!!!”

            春和殿內,當兵部尚書史可法念出這封塘報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諸位,該...該如何應對?”朱慈烺語氣有些顫抖。

            鳳陽不能丟。

            如果丟了鳳陽,接下來南京就會戒嚴。

            整個南方朝廷將面臨停擺的局面。

            再加上張獻忠攻入了湖廣南部,南方局勢將更加混亂。

            北方已經夠亂了,如果南方亂起來,大明朝真就完了。

            “殿下莫慌,朱國弼和劉肇基已從淮安退往揚州,李際遇、王之綱等人也已領兵南下,進攻流賊后方。”史可法第一時間站出來安慰。

            “另外據臣推算,殿下的令旨已送到袁繼咸和秦良玉軍中。如果他們沿長江順流而下的話,快則十天,慢則半月就能抵達南京城下!”

            “本宮問的是如何守住鳳陽!”朱慈烺大聲喊道!

            能不能守住鳳陽事關他和皇家顏面。

            更何況鳳陽還關著一個前“唐王”。

            崇禎九年,時值建奴入關劫掠,襲擾京師。

            前唐王朱聿鍵不顧藩王不掌兵的規矩,招兵買馬后親率千人從南陽出發,北上勤王。

            行至裕州后(今方城),被當地巡撫發現并上奏。

            崇禎下旨令其返回駐地。

            朱聿鍵沿途沒遇到建奴,結果遇到了流賊。

            雙方打了幾仗,各有勝負,于是班師回到南陽。

            崇禎聽聞后大怒,將其廢為庶人,并派錦衣衛他關在鳳陽,改封其弟朱聿鏼為唐王。

            面對朱慈烺的怒意,大臣們無能的低下頭顱。

            能怎么辦?

            只能等袁繼咸和秦良玉了。

            朱慈烺發完脾氣后想起兩個人:“高杰和劉良佐呢?”

            “回殿下的話,消息已經送出了。北上之路多有流賊,消息傳遞緩慢,不過這會差不多也該送到了。”史可法低著頭說道。

            “嗯,餉銀籌備的怎么樣了?”

            “臣已命張煌去揚州籌餉,還沒消息。”

            “那就快派人去問!如果再籌不來餉銀,本宮就只能提前征收明年的賦稅了!”

            滿朝文武,低頭不語。

            朱慈烺冷哼一聲,甩袖離開。

            ......

            揚州。

            府衙內,張煌與揚州知府任民育相對而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