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第見狀立刻高聲下令:“眾將聽令,隨本將軍一起,殺敵報國!”
??他的親軍第一時間舉起武器,沖向明軍。
??在這些親軍的帶領下,順軍步兵總算沒有潰敗,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沖向了明軍。
??雙方步兵短兵相接。
??長矛兵率先殺敵,他們手中的長矛直接穿透鎧甲,刺進對方的身體。
??后面的刀牌手制造的殺傷力就有限了,無論多么鋒利的腰刀,也無法做到一擊斃敵。
??此時此刻,雙方比拼的是力氣,是殺敵的技巧,是格擋的時機!
??絕大部分攻擊都被盔甲和盾牌抵擋住。
??接下來,雙方士兵撞在一起。
??前面的士兵被撞倒,無數只腳踐踏其上,巨大的驚恐當中,他們的頭蓋骨,胸部及四肢遭受了嚴重的骨折。
??瞬間喪失戰斗力!
??慘叫聲,鐵器碰撞的聲音不絕于耳。
??戰爭不是打群架,冷兵器戰爭的主要殺傷發生于一方陣形崩潰之后。強壯的士兵只是個人力量的體現,群體作戰的目的是保存己方力量的同時讓對方的損失最大化。
??在戰場上,能做到損失百分之十而不潰敗的軍隊就屬于精銳部隊。冷兵器戰爭不是殺人的過程,而是削弱對手瓦解對方陣形的過程。
??袁宗第后退幾步,松了口氣。
??兵敗如山倒的道理他還是懂的,明軍兵力與他的兵力相差無幾,雙方差的就是一口氣。
??只要頂著這口氣,明軍必定不是他的對手。
??袁宗第環顧四周后找了一處土坡,在幾十個親兵的保護下查看騎兵的戰況。
??他麾下有一萬五千騎兵,雖然看不出明軍的人數,但據之前的猜測明軍滿打滿算也只有一萬騎兵。
??這一仗,順軍有八成勝算!
??而且他已經向李自成求援了,順軍中軍還有一萬多人,只要這些人加入戰斗,明軍必敗!
??拿起千里眼,袁宗第直接愣在原地。
??戰場上雙方騎兵互相追逐,他們手中的旗幟在空中飛舞。
??除了王字旗,戰場上竟然還有十幾面碩大的吳字旗。
??吳?
??明軍諸多將領之中,還有誰姓吳?
??吳三桂!
??吳三桂來了?!!!
??袁宗第已經不能用震驚來形容此刻的心情了。
??他不是在玉田一帶嗎?
??什么時候進的城?
??劉西堯駐扎在通州,按理說會把吳三桂攔在通州以東的地方。
??吳三桂怎么會出現在這里?
??等等!
??袁宗第有了不得了的發現。
??亂軍之中,一股騎兵高舉劉字旗,正沖向馬世耀的五千騎兵。
??劉?
??明軍總兵,總督里面都有誰姓劉?
??首先肯定不是劉澤清,因為他已經死了;其次肯定不是劉良佐,那廝在江北追殺張獻忠。
??左思右想之下,袁宗第認為這個劉是左都督劉文耀。
??既然吳三桂能混進北京,劉文耀同樣也能趁夜混入北京城。
??不對...這么多明軍進城,肯定會被他們察覺。
??既然沒有察覺,說明是明軍的詭計!
??思考片刻后,袁宗第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