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先生說道:“遠古至今,山川地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如果我們拿到遠古時期的坐標,怎么才能跟現在的地點相對應?”
李凡看了木先生一眼,默默思索起來。
片刻之后,李凡說道:“這個世界,其實就像一個洋蔥。”
“一層一層的環境,被包裹在更外層的環境之中。”
“所有的環境,相輔相成,相互支持。”
“即使其中有一層發生了變化,我們還可以根據它外層的環境,和它包裹的環境,來推斷它原先的樣貌。”
“另外,山川地理的形成和變遷,要受到內部結構的制約。”
“這就是風水學的核心要義,根據地形地貌,推斷內部機構。”
“又根據內部結構,來印證地形地貌。”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們不就是為了找什么遠古遺跡嗎?”
“既然有遺跡埋藏在地下,自然也會影響周圍的環境。”
“如果一個區域,突然出現了不符合地形地貌的特征,那就是地下埋著來自域外的神秘物事。”
“總之,千變萬化,發乎一心。”
他指了指沙盤:“就像這個沙盤,我一下就能指出其中的錯誤。”
“當然,一部分是我多年來對省城周邊環境的了解。”
“另外,也是那兩座山峰,不符合省城周邊的地理結構!”
李凡發表高論,大家不斷點頭,都被他精辟的分析所折服。
木先生問道:“老先生。”
“如果我能提供一些遠古時期的坐標資料,你能不能根據這些資料,分析出遺跡埋藏的地點?”
李凡想了想:“這個,就要看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