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時代的錯,不能全怪他!”張賢耐心地說服著自己的大孫子。
“是呀!”王金娜也贊同地附和著張賢,對著張正風道:“真得也不能全怪張青呀,他也是沒有辦法!”
雖然還是對張青這個人十分得不恥,張正風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拗得過爺爺奶奶,只得帶著他們又去當地的公安局去打聽張青的消息。在一位公安干部的指引之下,他們來到了一處街道派出所,當張賢說明自己是張青的戰友,是從臺灣那邊回的之時,這個派出所的所長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但是卻又十分肯定地告訴著張賢,他要找的那個從戰場上回來的張青已經死了,就是幾年死的,而且是自殺。
“怎么會這樣?他為什么要自殺呢?”張賢有如冷水潑身一樣得激靈靈得打了一個冷戰。
“是呀!”王金娜也有些奇怪,對著這位老所長道:那么長苦難的日子都熬了過來,為什么他還是想不開呢?”
這位老所長有些尷尬,嘆了一口氣,有些歉疚告訴著他們:“我想,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那一天上面給他下達了**的文件,我好心地陪一位同志去他家里通知他,但是他不在,他的鄰居告訴我們說他可能去聽戲了,于是我就讓他的鄰居轉告他,要他第二天去公安局開會,當時也是我想得沒有那么周全,沒有說清楚就走了。第二天他的鄰居跑過來告訴我說他上吊自殺了,我們去驗了尸,是自殺!”
張賢和王金娜面面相覷著,許多的話哽在了喉嚨里,卻一句也說不出來;便是剛才還十分不愿意來的張正風也不由得生出了憐憫之心來,不解地問著:“要給他**了,他怎么還要自殺呢?”
老所長發出了一聲長嘆,還是告訴著他:“張青在戰場上當過俘虜,他這個人年青的時候其實長得不錯,也很能干,但就因為這個,沒有人愿意嫁他,所以他終生未娶。我想,可能正是因為他怕再進公安局,以為我們通知他去開會,又會為難他,所以才會想不開!”
張賢和王金娜都默然了,人的精神承受能力其實也是有限度的,當真得快要達到極限之時,也許一根稻草就能夠把人壓垮。
帶著一種非常灰暗的心情,張賢、王金娜和張正風三人離開了湘西,他們并沒有直接回武漢,中間又到常德停留了一日,在這里,他們來到國軍七十四軍墓園。當看到這個墓園并沒有遭受太多的破壞,基本上還保留著當年的模樣之時,令張賢感到欣慰不已。常德的人民沒有忘記那些為了祖國而浴血奮戰的將士們,雖然經歷了那么多的運動,這個城市的人們還是保住了這個被斥為“反動派”的墓地,沒有因為意識形態不同的原故,而讓這些為祖國抗戰到底的英烈們失望。
在七十四軍墓園祭奠完了那些逝去的戰友之后,張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他決定再去石牌,去為十八軍十一師的死難將士們掃掃墓。這個決定自然又得到了王金娜的同意,她能夠理解張賢此時的心情。
雖然對于爺爺這種臨時起性的作法有些不滿意,但是張正風還是順從地答應了。他們三個人搭著長途汽車從常德到了宜昌,沿著新近建成的**長江第一壩——葛洲壩,來到了長江的南岸,在三斗坪鎮住了一夜。此時的三斗坪,早就已經失去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繁華,只是一個不起眼而且很小的鎮子,要不是一直在研討的三峽大壩有可能會在這里選址,這個小鎮子或許再不會被人想起來。
第二天一早,在一位向導的帶領之下,張賢一行三人便踏上了前往石牌要塞遺址的路途,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跋涉,他們終于在荒草叢中找到了那個早已經被廢棄多年的要塞,那些堅固的鋼筋混凝土的建筑,此時也已經淹沒在了灌木叢中,任誰也不會知道這里曾經在四十多年前發生過的大戰。
憑著自己依稀的記憶,張賢摸上了不遠處的山麓,但是令他大為失望的是他印象里應該是一片的墓地的地方,此時已然變成了一座小學,因為放寒假的緣故,這個小學里并沒有學生,他找到了看門的一位還沒有離去的校工,這位老校工告訴著他們,這里當年的確是一片的荒墳,因為地勢比較平坦,又不用占耕地,所以公社就選擇了這里作為學校的校址,當年建校的時候,他們還挖出了很多的尸骨,還有木制的棺材,不過很多都被用來當劈材燒掉了,而那些尸骨也丟得遠遠,生怕嚇到了孩子們。
聽到這位老校工的敘述,頃刻之間便令張賢淚水紛紛,心如刀絞一般得難受,憶起當年那些犧牲在此的戰友同胞之時,只能令他愧恨交加,伏地長跪不起!
老校工詫異地看著這個從臺灣來的老人如此悲傷的表情,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來,還奇怪地問著王金娜:“他這是怎么了?”
王金娜的雙眼也含滿了熱淚,卻問著他:“老師傅,你知道這里埋的是什么人嗎?”
老校工想了想,還是道:“聽說是國民黨兵!”他說著,還指著不遠處的一塊石碑告訴著王金娜:“那里寫的有。”說著,又想起了什么來,對著他們道:“還有一個浴血池,要不要我帶你們去看一看?”
王金娜卻是搖了搖頭,她也已經無話可說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他們只知道國民黨就是反動派,而國民黨兵的墳挖了也是理所應當的,卻不知道不管是國民黨兵也好,還是**兵也好,其實大家都是中國人,只要是為國捐軀、為民族的解放而死的人都應該被稱作英烈,同樣應該受到后世的祭奠。
如果一個民族,連自己的英烈都棄之不顧,都早早的忘卻,那么這個民族當真得是不可藥救了!只是,歷史終還是公正的,相信總會有一天人們會覺醒過來,讓真相大白于天下,讓英雄們的魂魄不再哭泣;這也許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全書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