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終于在臺北國際機場落地,因為有袁少華這個國防部特派員身份的掩護,張賢和熊三娃順利的帶著四個年青人出了空港進入了市區,這四個年青人被熊三娃帶回到張賢的家里進行安置;而袁少華直接回去復命,為了能夠給這四個人以合法的身份,張賢破例地跟著袁少華一起走進了國防部,雖然他在離開這里的時候,曾經信誓旦旦的說過以后不再踏進這個大樓,如今也只能屈就食了。
袁少華的報告其實早就寫好了,對于沒有能夠完成這一次的任務,其實不僅是他,便是國防部的長官們也是心知肚明的,之所以還是要派他前往泰國,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畢竟老頭子還在,畢竟**不愿意放棄,哪怕是去作個樣子,他也要去的。
正如事先袁少華與張賢推測的那樣,當袁少華告訴這些長官們,那兩支很有作戰能力的泰北孤軍已經投靠了泰國政府之后,所有的人都顯得十分氣憤;而當聽到袁少華還帶回了高偉的兒子高小寶及孤軍的第二代人的時候,很多人又都有些不理解,甚至有人在罵高偉和徐海波這幫人是吃著嘴里,看著碗里,想著鍋里,要腳踩兩只船,既想從泰國方面得到好處,又想從臺灣方面得到好處。但是,隨即在袁少華的據理力爭之下,又告訴眾人,高偉和徐海波這些人早已經對臺灣失去了信心,也從來沒有再奢望能夠從臺灣方面得到什么,之所以如此大膽的把自己的兒子送交給他帶到臺灣來作人質,就是因為不想丟掉他們也是炎黃子孫的這個紐帶,如果這種聯系都斷了,都被臺灣所不允許,那么就真得是中國人的悲哀了!
袁少華的話還是打動了不少人,人心也是肉長的,同作為中國人來講,當生存不再作為唯一的選擇之時,也便自然而然地有了血緣的親情。
就在袁少華在國防部和政府內為那些已然被國軍拋棄的孤軍爭取之時,張賢除了幫他作證之外,同時也發動了自己所有能夠發動的資源,鼓動著媒體輿論宣傳造勢,畢竟他曾是云南救國軍的參謀長,而且救國軍幾次從金三角撤軍回臺灣的人也有幾萬人,雖然他們來到臺灣生活,卻也有同病相憐的苦楚,不可能不為原來共同戰斗過的同胞兄弟吶喊。正是由于這些外在的、內在的原因交結,并在強大的輿論督導之下,國防部和國民政府不得不對那些泰北的孤軍在政策上有所松動,最終還是允許了這些同是炎黃子孫的孤軍后代們可以在臺灣生活和成長,并且也能夠接受象臺灣的公民們一樣的教育和工作的權利。而張賢等人又乘熱打鐵,鼓動立法委員會通過了一項針對泰北孤軍的決議,那就是每年允許一定名額的孤軍后代中優秀的青年,在民間團體的資助之下,來臺灣學習深造;同時為了促進那些流落異鄉的同胞們不再以種鴉片謀生,也放開了民間團體對他們的資助。換一句話,也就是對于臺灣民眾與泰北孤軍之間的交往不采取限制和封鎖,同時也不鼓勵的政策。當然,為了避免外交上的麻煩,這些政策的執行都是通過民間團體來進行的。
張賢的冷清的家里再一次熱鬧了起來,一下子住進來了四個年青人,也令他本來有些枯燥的日常生活多了許多的樂趣。其實,當初小梅為了怕張賢孤單,特意和鄭少文帶著兩個孩子搬過來與張賢一起住,只是在小梅和少文上班去、而兩個孩子又上學去之后,張賢還是感到時間的難熬,所以才會經常去熊三娃的店里幫忙。
為了能夠讓四個年青人能有一個更好的開始,張賢覺得還是應該讓他們先去上學,為此,他專門請了幾個家庭教師來教習這四個人。四個人中,數小強最為聰明,他只補習了一個月后,便順利地考入了淡江大學經濟學系,這令張賢十分高興,細問之下才知道小強的學習原來就是最好的。第二個上學的是高小寶,因為他是高偉的兒子,,經過張賢和幾個還在軍職的朋友的幫助和推薦之下,高小寶順利地進入了鳳山的陸軍軍官學校,那個學校的校長還是當年和他一起讀黃埔軍校的同學。半年之后,田衛紅也順利地考上了東吳大學的會計系。實際上,不論是淡江大學也好,還是東吳大學也好,都是私立的大學,所以考的時候相對于公立大學來講要容易不少,只是上學的費用高了很多,好在此時以張賢的經濟實力,對于兩個孩子的學費并不用擔心。
如今,只剩下了雷小賢一個人還在張賢的身邊,他自己也覺得有些丟人,考過了兩回,都是以不及格收得場。實際上相對來說,四個人里,數他的年紀最大,而且他還是上過大學的人,當年在軍醫大學里把學業全部荒廢了,此時再拿起來的時候,便顯得異常得困難與費力。在經過幾天的思想斗爭之后,他還是找到了張賢,告訴著他自己不想再考了,當然,雷小賢同時也不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相反,他還有一種要強的性格,所以他告訴著張賢,希望能夠找個地方去工作,最其馬要自己養活自己。
面對著雷小賢的問題,張賢并沒有馬上給他答復,他躊躇了一下,對著他道:“你自己的路你自己走,再過兩天吧,等你想好了,真得不想讀書了的時候,我一定會幫你找一份你能夠干得了的工作!”張賢說著,停頓了一下,又接著道:“只是,你一旦選擇了腳下了路,前面不管是坦途還是火坑,你都要一直走下去,沒有可以回頭,沒有可以后悔的!”
雷小賢明白張賢的好相告,他沒有馬上回答,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清明節到了,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也是踏春節,但是在臺灣,春天和秋天幾乎是不存在的,在忙忙碌碌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春天的來臨。
一大早,張賢叫著雷小賢開著車前往六張犁墓地,那里有雷霆的墓,在雷小賢剛剛到臺灣的時候,張賢已經帶著去過了一回。
汽車在經過馬場町的時候,張賢專門停了下來,帶著他來到了淡水河邊的這個廣場上靜默地看著風景。如今的馬場町已然不再是殺人的刑場,這里正在進行著綠化整治,顯然政府想要把這里建為一個臨河公園,讓人們忘記掉那些白色恐怖曾經籠罩過的日子。
“這里有什么好看的嗎?”見到張賢立在場地的中間半天不動,雷小賢有些不知其然,猶豫了一下,還是問出了聲來。
張賢轉過頭來看著這張年青的臉,依稀便看到了雷霆的模樣來,他不由得伸手摸了摸雷小賢的頭,深情地望著他,半晌,才告訴著他:“小賢,這是馬場町,你父親就是在這里被...!”
雷小賢怔了一下,默默地環視著四周,如何也不敢相信這片美麗的風景之中,卻映著濃腥的血色。
重新坐上了車,雷小賢坐在張賢的身邊,聲音有些沙啞,卻終于問出了一直盤繞在他心頭的一個問題來:“叔叔,既然你和我父親是那么要好的,你為什么沒有跟他一樣選擇投奔呢?”
張賢愣了一下,這個問題根本就無需回答的。這個問題令張賢思忖了片刻,知道要想一下子解釋得清楚,并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的,張賢道:“可能是我這個人所受到的教育太過傳統,還有古時候的那種從一而終的忠君思想在作祟吧,把忠和義看得太重了,所以從頭到尾就沒有想到過要叛變,沒有想到過要再尋山頭!”
雷小賢再次抬起頭來,看著這個開著車的半老頭子,在他所成長的過程中,接觸的很少有這個方面,是在不知不覺之中,什么叫作忠誠?什么叫作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