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后金這方,攻下了察罕浩特后,黃臺吉只是命人清理了一遍察罕浩特邊上放牧的部族,就打算繼續北上,沿著渾善達克沙地的北部邊緣進攻歸化城。
莽古爾泰及一些貝勒對此很有意見,在決定軍隊行動路線的會議上,莽古爾泰第一個提出了反對黃臺吉進軍路線的意見。他對黃臺吉說道:“我軍沿著元上都的舊址前進,直接攻到張家口,然后沿著長城西進,就是路線最短的行軍路線。
長城外側人煙稠密,行軍的途中還能順便補充軍糧和其他物資,將士們也能因此而提高作戰的積極性。為什么要沿著渾善達克沙地的北部邊緣走?那里不僅人口稀少,而且也很難補充物資…”
黃臺吉看著一干女真親貴很是嚴肅的說道:“我知道你們贊同三貝勒的意見,就是想要劫掠這條路線上的百姓,也好彌補此次出征的虧空。
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此次出兵的規模看似龐大,但是真正可堪信任的不過是一萬后金兵馬,那些服從我國命令出兵的蒙古部族,不過是畏懼我國之強大及林丹汗下落不明,方才出兵表示恭順而已。
三貝勒說的這條路線雖然人煙稠密,但卻是明國所管轄的領地。你們有誰能夠保證,我們從這條線路走不會遇到明人出兵攔截?如果察哈爾部趁著明人攔截我們的時候匆匆選出了接任蒙古大汗的人選,那么我們此次出征還有什么意義?
只要察哈爾部同明國聯合在一起,我們就很難一口吃掉這個聯盟。而只要察哈爾部內部統合起來,我們就難以再支配草原上的蒙古諸部。所以趁著林丹汗下落不明,一口氣瓦解察哈爾部在草原上的統治,才是我們此次出征的目的。
另外,我八旗最為精銳的部隊都還在多爾袞手中,我們現在帶出來的八旗將士,對上明軍的舊邊軍固然可以穩占上風,但是和明人建立起來的所謂野戰軍相比,據說戰力相去不遠。一旦我軍和明軍在戰場上陷入僵持,你們能夠保證那些蒙古部族派出的人馬,能夠跟著我們一起死戰而不是逃亡嗎?”
黃臺吉的分析終于說服了出征的大小貝勒們,于是在察罕浩特修整了10天之后,后金軍主力于六月二十二日掉頭北上,沿著渾善達克沙地的北部邊緣行軍而去了。
六月二十九日,駐守在承德的崇禎終于得到了攻占察罕浩特的后金軍隊的去向。結合后金軍中那些蒙古部族傳出的消息,及歸化城內因為林丹汗失蹤的變化,朱由檢和周三畏等人終于確定,這只后金軍隊的目標就是歸化城內的察哈爾部。
顯然,在派出精銳偷襲了林丹汗在漠北的軍隊不算,后金還打算將察哈爾部從草原上抹去,從而確立后金在蒙古諸部中的絕對統治權力。
了解了后金此次出征的意圖之后,朱由檢就立刻下決心要干涉這場戰爭。即便是林丹汗真的不在了,察哈爾部也不能被后金所消滅,否則大明將很難號召蒙古諸部反抗后金了。
周三畏等軍官很快就提供給了崇禎一個行軍速度進行參考,后金軍隊從北面繞道前往歸化,這段路程起碼也要上千公里。由于這條路線上人煙稀少,所以在行軍時還要留出足夠的時間供馬匹、羊群覓食。因此每日行軍的速度大致為25-30公里,一般來說起碼也要40天才能抵達歸化附近。
而根據歸化城周邊的地形,最好的進軍路線莫過于集寧海子北面的丘陵地帶,由此處剛好繞過大青山山脈,通往歸化城上的通道可謂是一馬平川。這也是為什么林丹汗一直反對,大明將豐鎮的鐵路延續到集寧海子的緣由,控制了集寧海子,也就等于是堵住了歸化城東面的通道。
承德到集寧海子400多公里,集寧海子到歸化城120多公里,但是集寧海子到豐鎮只有60多公里,集寧海子到豐鎮的鐵路打通的話,兩地就成了一日路程以內的活動區域了。
朱由檢意識到這點之后,便決定要在集寧海子附近堵住后金軍隊,即便是打上一場野戰也在所不惜。他在第一時間向袁崇煥頒發了命令,要求其在10日建成集寧海子到豐鎮的單行鐵路,20日內建成兩地間的雙向鐵路。
張家口、大同的物資沿鐵路向集寧海子集中,向從大青山到張家口一帶的蒙古各旗自衛軍發出征召令,駐守大同、豐鎮的第六野戰軍,張家口的第7騎兵師、豐鎮的第8、9騎兵師調至豐鎮-集寧海子一線,做好迎擊后金軍隊的準備。
而崇禎自己,也在六月三十日離開了承德,帶著第一騎兵師和近衛第一師前往了豐鎮,周三畏則帶著承德、薊州的官軍北上,準備奪回察罕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