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八月七日,在玉樹東南靠近通天河附近的一片草原上,爆發了一場大戰。綽克圖汗之子阿爾斯蘭、顧實汗及明軍第11騎兵師師長孟喬芳正帶著一群衛兵站在西北方的一處丘陵上,觀看著面前草原上兩只龐大騎兵的激烈對戰。
根據崇禎的命令,阿爾斯蘭從父親的部眾中挑選了四千年輕人,組建了一支完全聽命于自己的部隊,之后他便帶著上萬部眾遷移到了青海地區。
三月底,阿爾斯蘭在接受了明人送來的鎧甲武器之后,這四千衛隊終于成型。而孟喬芳、顧實汗也帶著第11騎兵師1500人及青海守備部隊八千人,抵達了阿爾斯蘭部族所居住的地區,四月底,阿爾斯蘭帶領諸軍分部出擊,掃蕩了青海西部各個地區,迫使他們向大明宣誓效忠,為大軍進入烏斯藏掃清了道路。
六月初,阿爾斯蘭率領一萬大軍跨越了昆侖山進入了前藏地區,但他們首先面對的并不是第悉.藏巴汗的勢力,而是盤踞康區中部最強大的白利土司頓月多吉。
辛廈巴才丹多吉所創立的第悉藏巴政權,一開始便只是統治后藏的政權而已,直到噶瑪丹迥旺波**了前后藏的地方勢力,才算是建立起了一個統一前、后藏的勢力。但是對于康區的眾多土司來說,卻還處于一個半獨立的地位。
因為康區正是藏區同中原政權之間的緩沖區,第悉藏巴政權尚未成長到可以抵抗中原的力量,而大明也沒有衰弱到無法干涉這一地區的實力。于是這一地區的大小土司向烏斯藏和中原政權兩頭上供,以保持之間的獨立性。
不過隨著占據了中部康區的白利土司的崛起,康區漸漸有成為一個統一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可能,而第悉藏巴同白利土司的結盟,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根據明人所調查到的情報,同白利土司相鄰的大小土司,凡是不肯服從他的命令的,都被他抓進了自家的土牢中去了。
雖說白利土司隱隱有統一康區的勢頭,但阿爾斯蘭等人卻并不害怕白利土司率兵和自己正面交戰,他們只擔心一件事,那就是白利土司龜縮在老巢內不動,等他們前往討伐拉薩、日喀則的時候,卻又跑出來斷自家的后路。
藏區地方人稀,難以籌措軍糧物資,一旦軍隊的后路被切斷,那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因此消滅白利土司已經必然之舉,只是他們也不想把大部分的精力浪費在白利土司身上,壞了進軍拉薩的計劃。
跟隨著阿爾斯蘭出征了數月的顧實汗于是建議,不必急于向拉薩進攻,屯兵在玉樹地區派出人員聯絡前藏的各大家族和土司,這里原本就是大明的朵甘都司,各大家族和地方土司大多受到過大明的冊封,大家都能拉的上關系。
再加上這幾年來,第悉藏巴和白利土司不斷的擴張勢力,對這些地方上的勢力和格魯派進行打壓,可謂是民怨沸騰,他們正可以加以利用。
當然,如果他們這么一支大軍坐鎮于玉樹,第悉藏巴和白利土司也是不敢出手的。因此顧實汗再次提出,讓他率領三千人駐守在玉樹,而阿爾斯蘭及孟喬芳帶著其他人馬作出退回青海的舉動。
那么為了保住青海入藏的門戶,避免明軍由此進入藏區,第悉藏巴和白利土司都必然會派出軍隊攻打玉樹,把他們趕出藏區。阿爾斯蘭、孟喬芳再帶大軍回頭,一舉殲滅來襲的軍隊,為下一步征伐創造條件。
孟喬芳還有些擔心,顧實汗的建議背后是不是另有打算。但阿爾斯蘭卻被顧實汗所說服了,這兩個月的朝夕相處,讓他覺得顧實汗的確是一個光明磊落的蒙古人,他并不認為顧實汗會有什么別的想法,畢竟這些士兵都在他們的控制之下,沒有人是屬于顧實汗的部眾。
在阿爾斯蘭的極力擔保下,孟喬芳終于認同了顧實汗的計劃。果然正如顧實汗所預料的,當阿爾斯蘭帶著大軍回撤,只留下三千人駐扎在玉樹的消息傳出后,白利土司頓月多吉便迫不及待的動手了。
他甚至都不愿意聯絡第悉藏巴共同出兵,在頓月多吉心中對整個藏區也不是沒有想法的。他以殘暴的手段統治了大半個康區之后,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青海和藏區了。玉樹從地理上來說,也算是青海同康區的交界,他又怎么肯讓第悉藏巴把勢力延伸到這一地區。
頓月多吉以自家四千人馬為骨干,又召集了附近的土司人馬近五千人,從德格沿通天河向上游進軍,在八月一日晚抵達了玉樹。就在當晚,頓月多吉派人進入玉樹要求明軍退回昆侖山以東,被顧實汗所拒絕。
從八月二日開始,頓月多吉以近萬人的兵力,對玉樹駐扎的明軍所部發起了進攻。玉樹不過是個很小的土圍子,并沒有多少防御設施。面對頓月多吉所部的進攻,顧實汗這留下的明軍從一開始就陷入了苦戰。
只不過,頓月多吉的人馬雖多,對于攻城戰卻實在是手段缺乏。協助顧實汗的明軍軍官,在這場圍城戰中發揮了出色的守城戰術,憑借著玉樹的數百間土房子和臨時修建的防御設施,硬生生的擋住了前兩日對方的瘋狂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