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要用武力迫使中國做出退讓的話,他又面臨了第二個麻煩,那便是巴達維亞城內的華人居民。一旦巴達維亞向中國宣戰,他無法保證這些華人是否還會如以前那么順從于荷蘭人的統治。而為了保證巴達維亞的安全將這些華人驅逐出去,又會直接導致整個巴達維亞城市的癱瘓,畢竟這些華人是巴達維亞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于是在1636年正月十五,也就是華人所謂元宵節的日子里,安東尼·范·迪門在自己的別墅內招待了華人甲必丹蘇鳴崗,希望這位巴達維亞的華人領袖能夠安撫城內的華人居民,不要因為公司和中國之間爆發的戰爭逃離巴達維亞。
安東尼·范·迪門之所以對這位華人甲必丹如此寄以厚望,也是因為蘇鳴崗不僅是巴達維亞城市評政院唯一的華人議員,還是他的恩主昆總督的密友。因此范·迪門認為,受到了公司這么多優待的蘇鳴崗必然是會站在公司的這一邊的。
范·迪門的猜測沒有出錯,在他和蘇鳴崗進行了一場徹底的談話之后,這位華人甲必丹回去后就召開了華人社區的內部會議,讓原本聽到戰爭傳聞的華人居民慢慢的安靜了下來,恢復了往日的勞作。
這令范·迪門非常高興,但他也沒有放松對于城內華人和土著居民的警惕。之后他迅速了立下了幾條法律:嚴禁沒有獲得荷蘭人頒發通行證的華人及土著前往荷蘭人的居住區;荷蘭人日常消耗的物資,由專門指定的幾名華人商人統一運輸進入荷蘭人的居住區內;華人和土人一律不得靠近城墻等。
不過范·迪門不清楚的是,像蘇鳴崗這樣的海外華人領袖,事實上早已經被大明社會調查部登記造冊,并進行了接觸和勒令加入社會調查部成為外圍成員。像蘇鳴崗的小兒子就已經被接回了國內,接受社會調查部安排的教育去了。
在沒有得到國內的指示之前,同荷蘭人配合以保護僑民就是蘇鳴崗最大的責任,因此他雖然心事重重,但還是配合著范·迪門安撫了城內的華人。
至于范·迪門在安撫了城內的華人之后,終于決定著手解決自己手上最為麻煩的問題了。正月二十七日,范·迪門在巴達維亞城堡的會議室內,召開了一次公司高級職員的會議,商議如何對中國進行反擊。
范·迪門在思考了數十日之后,終于還是下定決心要以戰爭還以戰爭,他對著在座的公司同僚斬釘截鐵的說道:“…《圣經》里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既然中國人向公司發起了戰爭,那么我們也必需回報以戰爭。
…祈求和淚水是不能贏得專橫的君主國的憐憫的,共和國在歐洲不是早已經驗證了這一點么。在我看來,中國無非就是東方的西班牙帝國,這個國家在亞洲已經予取予求了上千年,在這個國家的君主眼中,公司和日本、**、暹羅等亞洲國家并無什么區別。
如果我們現在不對這位皇帝說:不。那么不久的之后,這位皇帝就會把他的官員派駐到巴達維亞來,派駐到香料群島上,向我們征收課稅,讓我們對他的官吏屈膝奉承,這難道是公司和諸位先生們愿意忍受的嗎…”
范·迪門在這次會議上發表的講話,雖然鼓舞了一些的士氣,但依然還是有人不無疑慮的向他發問道:“閣下,我們并無意反對您向中國發起戰爭的提議,但是您至少應該告訴我們,這場戰爭應當打到什么程度,打上多久,還有您打算以什么方式結束這場戰爭?畢竟公司派我們來到這里是為了追求財富,而不是發起一場亞洲的共和國保衛戰的…”
這名高級職員的發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在這一片質問聲中,范·迪門冷靜的沉默著,掃視了一眼會議室內的各位公司同僚,令他們不自覺的收起了聲音后,他方才胸有成竹的回答道:“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保住公司在戰前的一切權益不受侵害。我想這一點,各位先生應該沒人會反對吧?”
范·迪門的反問頓時讓眾人消停了下來,哪怕有人覺得只要恢復和平讓出一些利益也沒什么問題,在這個場合也不會公然說出來,替范·迪門解套。
看著眾人都徹底安靜下來之后,范·迪門才繼續說道:“想要讓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作出退步,那么首先就要讓它感到疼痛。所以我們不會按照中國人設想的那樣,在他們預先想到的地方與之交戰。
我們會在中國最為富饒的東南沿海登陸作戰,廣州、廈門、福州、舟山、寧波、上海等港口,一旦這些地方受到了攻擊,中國的海外貿易就起碼被毀了大半。我相信,在中國東南民眾的抗議下,中國皇帝是會向巴達維亞首先提出和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