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幸昌顯然沒有其他同伴這么開心,他雙手叉在胸前,咬著大拇指沉思著。毛利勝家看到他這副模樣,不由有些好奇的問道:“你在想什么?難道這兩個消息還不夠我們慶祝的嗎?”
真田幸昌搖了搖頭說道:“我覺得大家還是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日本現在還不是東協的一份子,東協勝利后能不能給我們一份利益,這并不取決于我們的幻想。”
毛利勝家頓時有些不服氣的說道:“可是奪取佐渡島也有大阪師團的一份功勞,就算東協不認可,難道皇帝陛下也會不認可嗎?”
真田幸昌不以為然的回道:“皇帝陛下大可以獎賞大阪師團,而不必將荷蘭人在日本的利益交還給我們。現在的日本根本就算不上一個國家,皇帝陛下又怎么會為了日本去得罪東協其他國家呢?
除非日本擁有獨自抗衡英國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的力量,否則我們是拿不回那些被割讓出去的權益的。皇帝想要建立的是華夏文明的新秩序,而不是給東亞各國當保姆。再說了,難道我們真的愿意和**王國一樣,打算在大明的羽翼下當一輩子的雞雛嗎?”
也有人向真田幸昌疑惑的問道:“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做,才能擁有抗衡這些南蠻人的力量?”
真田幸昌沉默了片刻,方才說道:“統一,只有先統一了日本,廢除了各藩領主的特權,把全日本的力量統一在朝廷的旗幟之下,我們才能夠用尊王攘夷的名義,將失去的利權拿回來…”
在真田幸昌向同伴宣揚統一日本的理念時,京城文華殿內正召開著一場內閣聽證會,崇禎和內閣閣臣,正在聽取戶部侍郎兼糧食局局長的笪繼良對大明人口及糧食產量進行匯報。
在馬蹄形會議桌的缺口處,笪繼良正拿著一疊文件向皇帝和閣老們匯報各種數據,這些數據都是這些年統計局和戶部聯手調查出來的,應該算是相當精確的數據了。
“…根據以上的數據可以得出,去年大明一年糧食產量大約為6.9億石,如果按照過去統計出來的人口1.5億人計算,每人每年消耗糧食4石,也只需要6億石,應該是綽綽有余的。但事實上去年全國的糧食消耗超過了7億石,根據戶部和統計局對糧食消耗的計算,我國人口應當超過了1.8億人。也就是說,想要滿足全國的溫飽問題,就需要7.2億石糧食。
我我國去年糧食產量同解決全國溫飽所需的糧食數量,足足差了三千萬石。其中以北方各省的糧食缺口最大,預計超過了4千萬石。去年從南方運往北方的糧食總數是2200萬石,余下缺口1800萬石,這就是北方數省出現災荒的緣由。
另外,去年從海外運入的糧食總數是765萬石,其中臺灣55萬石,菲律賓40萬石,北越250萬石,南越150萬石,柬埔寨及西貢等地120萬石,泰國及馬來半島150萬石。以上糧食有近400萬石被送到了青島、登萊及天津,保證了山東、旅順及關外駐軍的口糧問題。
以這幾年北旱南澇的天氣來看,能夠通過在北方推廣土豆和玉米的種植,來穩定住一年6.9億石-7億石之間的年糧食產量,已經算是極為不錯的年景了。
一旦像去年一樣,或是發生比去年還要厲害的災害,讓年糧食產量跌破6.9億石這個關口,那么必然會出現崇禎二、三年陜西大規模流民的狀況,一旦百姓離開了自己的土地,那么第二年地方上就更難以恢復生產,從而導致更多的流民出現,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錢謙益一邊聽一邊擦著額頭上冒出的汗水,以前他覺得黃立極擔任首輔時總是束手束腳,毫無一點擔待。還想著自己上位之后,就要掃除自己眼中的一切弊端,不說成為張江陵,起碼也得當個徐階、高拱吧。
但是沒想到啊,看起來欣欣向榮的大明朝,在華麗的外衣下面卻是如此的破敗腐朽。錢謙益每次看到六部討要錢財權力的奏本,他都想要拿根繩子上吊算了。
國庫里那點可憐的銀子,也就年初的預算能夠讓他過一過手,然后就要提心吊膽的挨到秋收去,中間若是出了點什么事,他就只能去求皇帝從內庫和**衙門掏錢了。
而就這樣的財政狀況,戶部尚書郭允厚都已經覺得是相當出色的政績了。錢謙益簡直難以想象,黃立極是怎么把這個家撐下來的。
國庫里若是有錢,錢謙益還能做一做太平宰相。但是國庫里沒有錢,不通經濟的他便只能和同僚們大眼瞪小眼了。一個無法生財的內閣首輔,自然也就難以專權了。不管是閣臣還是六部,都更傾向于服從皇帝的指令。
有時候錢謙益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站在前臺的傀儡,雖說政策大多出自內閣,但是最終決定的權力卻還是在御前秘書處。他這時候倒是有些同情起,當日黃立極的難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