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對于任何有見識的歐洲政治和商業精英來說,都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欲望。在荷蘭人沒有發現西風帶的秘密之前,荷蘭的航海冒險家就一直試圖尋找通往東方的北方航道,不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然而最終他們只是發現了加拿大而已。
作為法國最出色的政治家,黎塞留自然不會忘記法國對于海外殖民貿易的需求,要不然他也不會被稱之為法國海軍之父,只不過他要顧及的首先是法國國內政治和法國在歐洲的政治地位,使得他尚未對法國的海外戰略制定一個詳盡的計劃。
宋獻策給他帶來的中法海上發展共同戰略,事實上剛好彌補了黎塞留對于法國海軍的期待,讓法國海軍擁有了一個極有針對性的戰略目標。一只沒有戰略目標的海軍,最終只能成為王國昂貴的大玩具而已。
黎塞留一眼就看出來,這個計劃雖然會讓中國人受益,但是法國也將從這個計劃中獲得足夠的好處。這位中國使者并不需要多費唇舌,只要將這個計劃攤開在自己面前,就能讓他難以拒絕。難怪對方剛剛說,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單獨面對自己的機會。
但即便這個計劃對于法國極有好處,黎塞留也不打算讓對方牽著鼻子走,他身體向后靠了靠,雙手交叉擁抱在胸前,平靜的看著宋獻策說道:“為什么是法國?就目前地中海的控制權力來看,哈布斯堡家族不是更適合同中國結盟嗎?”
宋獻策誠懇的看著黎塞留說道:“哈布斯堡家族看似強大,但是他們利用婚姻關系開疆拓土的方式,事實上并不能將治下的領地合并為一。
哈布斯堡家族領有的疆土主要分為西班牙、意大利和日耳曼地區,這三片區域的民眾不僅語不統一,就連生活習慣都相去甚遠。這些民眾之間唯二聯系的紐帶,一是王室的血脈,一是共同的宗教信仰。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樣的紐帶是虛弱無力的。王室的血脈可以更替,宗教信仰并不能取代民眾自我利益的需求,哈布斯堡家族光是安撫國內各民族各地區民眾之間的利益沖突,就已經差不多耗盡精力了,又怎么有余力去對付一個高度集權的奧斯曼帝國呢?
如果哈布斯堡家族真的能夠控制住地方上的勢力,根本就不會爆發這場戰爭,不是嗎?更何況,哈布斯堡家族連新教徒都容納不下,又怎么會和我們這些異教徒結盟。我國實在是無法信任,一個把宗教信仰放置于國家利益之上的國家。
更何況,就眼下的歐洲政局來看,最終法國將會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果實,那么我為什么要找一個失敗者作為我們的盟友呢?”
黎塞留嘴角輕輕揚起,看著對方不以為然的說道:“法國將會取勝?如果你只是因為我們在巴黎郊外擊敗了西班牙和神圣羅馬帝國的軍隊,就發出這么樂觀的看法,是不是過于草率了些?就算是我,也還沒能斷定這場戰爭的勝利者究竟是誰呢。”
宋獻策卻毫無退縮,繼續堅定的說道:“我自然不會因為區區一兩場戰術上的勝利,就敢如此斷。我之所以如此堅定的認為勝利歸于法國,自然是因為閣下在戰略上的成功。只要法國繼續按照閣下的戰略執行下去,我實在看不出有任何失敗的可能?”
黎塞留的眼睛眨了眨,方才和緩的說道:“戰術和戰略?真是有趣的說法。那么你倒是說說看,我的戰略究竟是什么?成功在何處?”
宋獻策攤開雙手,頗為驚訝的回道:“閣下的戰略不是很顯而易見嗎?讓哈布斯堡家族成為眾矢之的,成為歐洲各國一致反對的對象。
誠如我國陛下所,擊敗敵人的第一步,是讓我們的敵人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我實在看不出,哈布斯堡家族究竟還有什么翻身的可能。”
黎塞留終于有所動容了,如果不是他很清楚自己向國王匯報時,身邊的都是極為可靠的忠貞之士,他差點都要懷疑有人向這位中國使者出賣了法國最為機密的情報。
不過作為法國眼下最出色而嚴密的密探組織的領袖,黎塞留很快就打消了自己腦海中的猜測。他很確信,還沒有人可以出賣法國的機密而不被自己的密探所察覺的。那么能夠一口道破自己戰略計劃的宋獻策,就的的確確是一個人才了。
不管紅衣主教的名聲在外有多么惡劣,但是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這位主教大人對于人才的愛惜,從來都是不拘一格的。這也使得法國貴族們不管怎么折騰,終究不是圍繞在紅衣主教身邊這群法國乃至歐洲最杰出的精英的對手。
因此,黎塞留沉默了一陣之后,便直不諱的說道:“看來我和貴國的皇帝陛下所見略同,我也曾經在陛下面前說過,打敗一個敵人很簡單:你只需要與他的敵人們聯合起來。
既然貴國的皇帝想要以打倒奧斯曼帝國的目標來尋求法國的友誼,那么法國能夠從中獲得什么?請不要拿貿易航路的利益來搪塞我,這原本就是我們擊敗奧斯曼帝國應得的利益不是嗎?”
宋獻策的臉上明顯一愣,但很快就恢復了過來,他按著椅子的扶手思考了一陣,露出了一個微笑說道:“主教閣下恐怕是說反了,我覺得應該是,法國準備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才能讓我國選擇法國作為控制這條新航道的盟友才是。”
黎塞留下意識的揚起了眉毛,看著宋獻策冷冷說道:“你知道你剛剛在說什么嗎?難道你以為自己向我坦白了這個計劃之后,還能在歐洲找到其他合作的盟友嗎?我想你應該重新思考一下,對于歐洲各國來說,法國很近,而中國很遠,我想沒有那個國家敢于和法國搶奪這個計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