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上營口碼頭那一刻開始,李巖已經預備好了迎接一場激烈戰爭的準備。作為大明陸軍的頭腦,**謀部從不缺乏對于大明敵人的了解,也從不會用想象和猜測來描述敵人的反抗計劃。
作為滿清稅收的一大來源,滿人對于營口的保護同樣是不遺余力的。只不過局限于一個內陸落后文明的見識,滿人對于營口可能遇到襲擊的來源都放在了陸地上。北鎮封鎖寧錦明軍,復州、蓋州封鎖金州旅順明軍,另外在營口北面三里還有一只一千五百人馬的駐軍,預防營口受到來自海上小規模的襲擊。
畢竟對于滿人來說,一條船能夠裝上100人已經算是巨舟。他們很難相信有人可以從海上一次運上萬人來進攻營口,這樣的充足的物力支持對于滿清來說無疑是一個神話。因此他們認為,明軍派出千人規模的軍隊從海上襲擊已經算是到頂,他們在城外駐扎的這只千余人馬已經足以應付營口城內發生的一切變故了。
而李巖所要做的就是,盡快突破城內滿人的抵抗,奪取營口北面的城墻,即便這只是一道低矮的城墻,也比在野外毫無遮蔽的狀況下同清軍對戰強。
此外**謀部也很擔憂,營口之戰會變成另一場遵化之戰。當初居于劣勢的遵化明軍依托城廂街道和后金打了一場巷戰,從而拖住了后金軍隊南下的腳步,為京畿明軍集結北上抵抗贏得了時間。
對于這樣的戰例,**謀部自然也是下了很大的力氣去研究的。然而研究的結果就是,如果守城方能夠擁有足夠的抵抗意志和一個較為完整的組織,那么即便是一群平民,在巷戰中也能夠給最為精銳的明軍部隊以足夠的殺傷。
因此切斷城外清軍和城內滿人的聯系,防止營口變為第二個遵化城,自然也就成為了李巖的另一個作戰目標。
不過當他踏上了營口的碼頭地面,還沒有站穩腳跟時,他才發覺自己的劇本似乎出現了一些偏差。指揮第一批登陸人員控制碼頭的少校營長見他登陸之后,便立刻跑來向他匯報了一件自己難以處置的麻煩事。
李巖看著面前的這位少校,也是有些懷疑自己聽錯了,他不由向對方開口重新詢問了一次,“你說本城的滿人守備沒有組織抵抗,也沒逃出城去,反而帶著本城商會的議員跑來向你們投降了?你確定他們不是在拖延時間?”
這位少校其實心里也是狐疑的很,不過在李巖面前他還略略為那些人辯解了幾句:“我覺得應當不會,本地商會的會長是四海貿易公司在營口分公司的主官,他為本城的滿人作了擔保,還要求我們盡快派人去接收北面的三座城門,以防止城外的清軍入城。
不過按照作戰計劃,我的營應當首先保證碼頭附近的絕對控制權,現在如果穿過整座城市去北面的城墻,有可能打亂整個作戰計劃。所以我需要李參謀你給我授權,讓我帶上兩個連去北面看一看狀況。”
李巖站在原地思考了片刻,便對這位少校說道:“不,你的任務還是不變,守住碼頭接應后續部隊的登陸。兩個連的兵力是無法控制住三座城門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現了什么突發狀況,你帶部下來接應我,比我帶著他們去接應你要強的多。
我會親自帶著第二批登陸的營隊去接收北面的城門,第三批人馬登陸之后就不必執行原計劃進攻城內的守備衙門了,讓他們控制住從碼頭到北面城墻之間的主干道。
只要控制住了碼頭、通往北面城墻的主干道、北面城墻三處地點,剩下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慢慢再做打算了。能夠把清軍擋在城墻之外,那可真是減少了我們不少麻煩,這個險值得冒一冒,請帶我去見一見那位滿人的守備和商會會長吧…”
李巖在進入軍校學習前,就已經在家鄉處理過不少地方事務了,因此他的人生閱歷比那些一直在軍中生活的軍官們要豐富的多,對于如何應對這位本城的滿人守備和本地的商會代表們,還是比較放的下身段的。
他向這些人承諾,只要本城的百姓能夠服從于明軍的指揮,那么明軍就不會闖入民宅,傷害他們的性命和奪取他們的財物,滿漢百姓一視同仁。不過他也向對方提出了三點要求,一、城內的武器必須要全部上繳封存,等待明軍派人去接收;二、守備德山須要跟隨他一起前往北門接收城防,并交出守備府名下所有人員的名冊;三營口商會必須待在碼頭,協助明軍裝卸物資和騰出城內空余住宅、倉庫作為明軍的住所。
梅勒章京,在八旗系統中僅次于固山額真,相當于明軍的副將。駐守在營口城外大營的這只人馬統帥乃是鑲紅旗梅勒章京洪尼喀。這位在遵化城外損兵折將的八旗將領,在代善的庇護下雖然沒有被追責,但也被旗主貝勒岳托給邊緣化了。
不過在他走了不少門路之后,終于被岳托發配到了營口大營來,算是為兩紅旗守好營口這處錢袋子。應該來說,洪尼喀雖然軍事才能不突出,但是替主子辦事還是相當老實可靠的,因此在他駐守于此之后,兩紅旗的利益始終都沒能被其他旗給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