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希望你去為我擋住那些明軍,爭取個半個小時還是一刻鐘都好,好讓我把剩下的軍隊整理完成。”
這名身材高大,比洪尼喀還高了半個頭的中年人,毫不遲疑的點頭回道:“叔父且放心,侄兒一定不會讓這些明軍跟著敗兵沖到本陣跟前來的。不過我這一走,叔父身邊豈不是沒有人護持了,要不我帶半個牛錄上去,留下半個牛錄給叔父…”
洪尼喀擺了擺手,拒絕了侄子的好意道:“我身邊不是還有戈什哈么,人你都帶上,一定要把明軍阻擋住。另外把那隊**火槍兵也帶上,雖然指望不上大用,但也可以消耗一下明軍的子弟…”
阿林保帶著自己的部下匆匆去前方布陣去了,洪尼喀看著侄子和族人的背影,這才發覺自家的這個牛錄老底子也不多了,50余人里,倒是有一半是年輕人。
看著這些族內的年輕人躍躍欲試的跟著侄子向前,絲毫沒有驚慌失措的模樣,洪尼喀忍不住自自語的說道:“都是些好小伙子,就是仗打的少了…”
雖然一直在指揮著部下驅趕著清軍的敗兵向清軍本陣沖擊,但是李佑還是不時的分心觀看著清軍本陣的動靜。當他看到清軍本陣有一只將近200人的隊伍沖到陣前列隊布陣時,他也立刻開始收攏隊伍,準備發起一次進攻,突破這只清軍小隊伍的阻擋。
明軍的追擊一直沒有脫離隊形,因此李佑很快就把2個半排的兵力收攏在了自己的手中,另外一個半排因為距離稍遠,因此沒能及時趕回。
作為一名營級軍官,他當然知道如果讓清軍列好陣型后再進攻,無疑是在消耗士兵的生命。因此為了抓住戰機,他并沒有等待所有兵力集結后再進攻,而是粗略的把手中的兩個半排分成了前后兩隊,就開始了向擋在前方的清軍小部隊進攻。
明軍和阿林保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20米,阿林保身后150米處就是清軍本陣。
按照明軍的步兵操典,戰場上橫隊前進的速度,應當是每分鐘110-116步,120米也就是一分半鐘的路程。
不過李佑倒是很清楚,自己只有一次打垮面前這只清軍小部隊的機會,否則等這只清軍后方的大隊人馬整隊完成,他們連撤回城內都辦不到。
既然是一場冒險,他決定干脆就賭的再大一些好了。在明軍指揮官尖銳的口哨聲中,數百身著紅色毛呢軍服的明軍將士排成了兩行橫隊,端著槍以同一種節奏向前走去。
從清軍這里看去,就好似一堵火焰墻在向著他們移動而來。明軍整齊的隊列,使得站在前排的**火槍手們慌亂不已,如果不是有著滿人在他們背后督戰,此刻這些火槍手不是已經提前開火,就是開始逃亡了。
而此時跟著阿林保等人初次上陣的年輕滿人們,看著這樣肅然前行的明軍,也陡然生起了幾分恐懼,再無剛剛聽說要上陣時的興奮了。
如果不是他們身邊有阿林保等這些老八旗維持著秩序,這些年輕滿人估計比這些**人好不了多少。阿林保這些經歷過數次大戰的老八旗,在這一刻表現出了老兵們的鎮靜和勇氣,這才令身邊這些年輕滿人和**人稍稍恢復了些鎮定。
事實上阿林保認為,對付面前的這些明軍,其實用騎兵從側翼包抄更為妥當。只不過他們畢竟只是一只二線部隊,又是守備營口這座港口城市,因此營中的騎兵數量不多,現在這些騎兵又被派出去接應那些敗兵,自然也就無法配合他們阻擋這只明軍了。
不過即便如此,阿林保也不認為自己阻擋不住明軍的一兩次進攻,他和明軍的火器交手也不是一二次了,知道明軍的火槍命中率比弓箭差遠了。
哪怕這些明軍走路走的再整齊,一旦陷入了和他們對射的狀態,就不是一時半會能夠結束的。那么也許那時放出去的騎兵就能過來接應自己了。
阿林保一邊盤算著如何同本方的騎兵聯絡;一邊呵斥著前排的**火槍手,防止他們提前發射彈藥。
不過即便身邊的滿人再怎么呵斥,看著明軍越來越清晰的身影,不少**火槍手已經難以忍受被明軍槍口對準自己的感覺了。
于是在明軍距離他們7-80米時,終于有人忍不住按下了扳機,火繩落下點燃了藥池中的黑火藥,又過了一會便聽到“砰”一聲,槍膛內的彈丸便向著明軍的方向飛了過去。
這一聲槍響就好像是發出了命令一般,**火槍兵們都爭先恐后的扣下了扳機,點燃了手中的火繩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