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能夠堅持到現在而不崩潰,可見是明軍中一等一的強軍,這樣的軍隊就算是老汗在時,恐也難撼動。大人又何必為此而心灰意冷,咱們只要活著,總是能報仇的…
若是打了敗仗就要去死,咱們滿人還能剩下幾口。你看就連勞薩大人的騎兵都開始退了,大人你可千萬別做想不開啊…”
雖然這位親衛在他身邊不停的勸說他,但是仰頭看著天空的星訥心里,此時卻只有一個問題在反反復復的出現:“當這樣的明軍出現之后,自己還有報仇的機會嗎?”
當兩只明軍匯合之后,李佑等軍官趕緊跑來向帶領這只援軍的李巖道謝,曹慈恩還驚奇的向李巖問道:“李參謀官,你們如何來的這么快?難道你收到了我們被清軍纏上的消息了?”
李巖看了看周邊的形勢后,打斷了眾人的話語說道:“現在還在交戰之中,有些事不妨回去慢慢談談。你們保持現在的方陣不變,我們再組一個方陣,然后交錯掩護回撤吧。清軍只是一時被打蒙了,他們的騎兵如果繼續糾纏上來,還是很麻煩的…”
在李巖的分派下,李佑等軍官自然齊齊答應了一聲,將諸多問題吞了回去,轉身指揮著部隊繼續后撤了。
勞薩在注意到明軍來救援的部隊也就不到千人,雖然因為步兵的潰散難以再攔截住這只明軍部隊,但他還是試圖帶著騎兵尾隨上去尋找機會。
不過顯然李巖早有預料,在清軍所未能看穿的丘陵后方,他布置了一處炮兵陣地,在清軍騎兵進入射程之后,明軍炮兵以一次漂亮的齊射,配合明軍步兵的反擊,挫敗了幾乎要貼在明軍身邊的清軍騎兵。
明軍這一次的伏擊,使得清軍騎兵不得不拉開了同明軍隊伍的距離,只能擔負起了遠程監視明軍的任務。
沒有了清軍的阻礙,明軍雖然還小心戒備著,但是行軍速度卻陡然加快了。長時間的野外行軍訓練和充足的肉食供應,使得近衛軍將士的體力顯然比以前瘦弱不堪的軍戶子弟要好的多。
雖然經歷了近三天的連續戰斗,但是他們在脫離了清軍的攔截之后,也只花了一天半時間就返回了營口城外。在距離營口城三里外,始終沒能找到機會的勞薩不得不下令止住了部隊,目送明軍向著營口城前進著。
不過他也看到,在明軍繼續前行時,有人從隊伍中跑了出來,在道路邊豎起了一塊木牌子。待到明軍遠去之后,勞薩忍耐再三,終于還是忍不住令部下將那塊明軍的豎起的牌子拿了過來。
略認識幾個漢字的勞薩,只是把木牌拿在手上掃了一眼,就惱羞成怒的丟在了地上,然后催促著馬匹從木牌上踩了過去,口中甚不客氣的下令道:“掉頭,回耀州城去。”
有眼尖而又認識漢字的滿人軍官在勞薩離去之后,小心翼翼的歪著頭端詳了一陣,發覺被踩碎的木牌上用白堊寫著幾行字:“謝閣下相送之情,來日必有回報。近衛軍李佑。”
這位滿人軍官頓時氣憤了起來,一腳踢散了木牌,方才上馬跟上了隊伍。
而在明軍這邊,李巖也向眾人解釋了他為什么會提前出發去接應眾人。其實說穿了一點都復雜,營口本身并不生產什么農產品,除了海鮮之外。
因此營口的糧食和蔬菜、肉食都來自于向周邊村落的收購,特別是西部平原地區的屯墾區。除了明軍攻占營口那幾天中斷了和周邊村落的貿易活動外,自明軍重新開城之后,營口同這些村落的糧食貿易就已經恢復了。
但是在李佑他們出發的那一天開始,營口的物價突然又開始上漲了,作為鎮守營口的將領李巖自然要進行巡查,結果那些販賣糧食蔬菜的商販說,因為西面的不少村落都收到了征收糧食的命令,供應給營口城的糧食蔬菜變少了,市場上的價格自然也就升高了。
李巖調查了一下,發覺過去幾年內,營口附近都沒有突然收到過征糧命令。倒是北鎮及沈陽周邊,一旦要出兵打仗,這些村落就會收到這樣的命令。
李巖于是立刻猜測到,沈陽已經向營口出兵了,于是便將營口的防御交給了海軍,自己帶著駐守營口的一個營去接應正在圍攻耀州城的李佑等人,事實證明他并沒有猜錯。
接回了李佑所部之后,李巖并沒有輕松下來,反而陷入了更緊張的忙碌之中。因為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之后,接下來便是趕緊向正在圍攻熊岳鎮的孫傳庭、黃得功通報清軍的動向,要求他們放棄準備和金州軍圍攻復州清軍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