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你先住了。”黃臺吉出聲打斷了鰲拜的話語,轉而向著一旁的范文程望去,“憲斗,南邊傳回的消息,這一桿火槍究竟要多少銀子?”
范文程趨前拱手行禮后說道:“回主子,根據我們搜集到的消息,南朝向獵戶發賣一桿燧發火槍約為22元,向海外發賣,則從33元到120元一桿不等。所以奴才們估計,南朝軍器監制造一桿燧發火槍,所需應當不會超過12兩官銀。”
在軍事上,黃臺吉從來不懼怕花錢,此前為了打造紅衣大炮,他甚至把國庫里的一部分銅錢都撥給了佟養性作為鑄炮原材料。可是他也不能容忍這些奴才們這么明目張膽的坑他的銀子,明國大軍之所以被天命汗打的潰不成軍,可不就是明國的官員過于**,連軍械、軍餉都要**漂沒么。
這大清才立國多久,這些滿人就被那些漢人奴才給帶壞了,連他親自關注的火槍隊都有人敢上下其手,這真正是要砍下幾個人頭以儆效尤了。
黃臺吉想到此處,心中固然是勃然大怒,但是表面上倒是沒有顯露出來,只是不動聲色的看著被他委以重任的圖納問道:“圖納,鰲拜說的是事實嗎?”
內三院的三位大學士和黃臺吉身邊的侍衛們,自然是聽出了黃臺吉此時內心的惱火,也只有沒在黃臺吉身邊待過的圖納,倒還是一副渾然不覺的樣子,聽了黃臺吉的問話之后,苦笑著說道:“鰲拜章京說的不錯,但奴才希望能為主子解釋一二。”
黃臺吉的身子向后靠了靠,盯著他看了一會,方才稍稍緩和語氣說道:“好,你解釋給我聽聽,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圖納低頭理了理心中的思路,這才張口說道:“剛剛范大學士說,明國軍器監制造一桿燧發火槍的成本是12兩官銀,奴才以為這是有些出入的。
奴才當日從明國回轉時,一桿燧發火槍的造價就已經差不多是這個價格了,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明國的制造成本應當降低到10兩以下一桿,才合乎規律。”
圖納的眼角余光注意到了范文程想要出聲打斷他的動作,于是便加快了語速道:“奴才這么判斷也是有根據的,奴才在明國時雖然沒能進入過軍器監辦差,但卻同后勤科的一些學員關系不錯。
這些學員之中,就有從軍器監簡拔出來的立功人員。奴才同他們的日常閑聊中,倒是了解了一些軍器監辦事的規則。
誠然,軍器監制造軍械器具,首先是以質量為第一目標,但是他們同樣追求效率和成本控制…”
這下黃臺吉不得不打斷了他問道:“這成本和質量我倒是能夠理解,但是何謂效率?”
“效率,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圖納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思路,先替黃臺吉解開了疑惑。
黃臺吉點了點頭,對著他揮手道:“恩,你接著說。”
圖納思考了一會,才繼續說道:“管理質量這一方面,我國和明國可謂是大同小異,奴才也就不解釋了。唯有效率和成本控制這兩點,我國和明國之間的差距就太大了。
我國在制造軍械這一塊,不管是鍛打刀劍甲胄,還是鑄造大炮,打造火槍,實際上都是一個模式,無非是以官員用心監督,然后挑選良工負責制造,再配以勞工或是兵丁協助。
這樣的生產方式,不僅費料費時,更麻煩的是每一個工匠生產出來的軍械質量參差不齊。刀劍甲胄容易檢驗出合格和不合格,但是火槍大炮就很難以表面狀況去衡量內里的質量了,到了戰場之上再出現問題,那就是流毒匪淺。
此外,火槍和大炮都是用點燃的火藥推動彈丸殺傷敵人,要想達到最好的威力和最大的射程,彈丸和槍膛、炮膛之間的縫隙自然是越少越好。可是各個工匠制造的火槍、大炮規格不一,甚至于某個工匠自己制造的前后批次槍炮都有著誤差,雖說這些誤差并不影響士兵使用,但是對于后勤提供彈丸的工匠來說,卻是一個極為費力的工作…
綜上所述,即便不涉及原材料這一塊,我國制造槍炮所使用的人工費用都是明國的數十倍之多。而用于制造槍炮的精鐵,我們也只能小批量的自行冶煉,或是從**商人那里收購,至于明國這邊出售的鐵錠,含有雜質過多,鐵性發脆,使用這些鐵錠打造火槍容易炸膛。
而反觀明國這邊,光是北方就有數個上萬噸的鐵廠,他們自己用鐵自然是廉價而優質的了。再加上明國制造物件,都講究個大批量生產,主張盡量采用機器而不是人手進行加工,這樣出產的軍械器具,不僅質量穩定,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