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大明國內,一兩黃金大約價值21塊大明銀元,紙幣的話則需要25元。而大明借出給**的貸款正是紙幣,這些錢事實上并不會流入到**國內,而是直接在大明國內變成各種物資再運輸到**。
應該說沈器遠并不介意這種支付的方式,以他對**官僚的了解,如果是輸入貨幣的話,這筆借款估計會有一半以上落入到各級官吏的口袋之中。他唯一感到不滿的是,大明銀行給出的借款居然還要利息,雖然只有六分,也實在有違他對于大明的上國印象。
就在**人積極的準備改革,試圖找到一條富國強兵之路時,日本東、西幕府各自主導的改革,終于開始有了一些起色。
嚴格的來說,和江戶幕府只追求軍事上的變革不同,由葉雨軒主導的大阪幕府,則試圖從經濟到社會進行全面的變革。葉雨軒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日本和中國的諸多風俗相近,在日本進行的改革試驗,只要稍加變化就能在中國實施。
在崇禎眼中,日本就是一處社會變革的試驗場,某些在中國暫時還不能實施的政策,在日本先行試驗,然后吸取教訓再用于國內,顯然更能緩和國內的矛盾。
不過崇禎只是想在大阪地區進行社會實驗,而葉雨軒和那些日本藩士在看到了大阪地區的快速發展之后,卻試圖想要推廣到整個西日本地區。作為大阪總督和東海巡閱府的高級官員,葉雨軒等中國官員已經把日本視為了大明的地盤,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西日本地區消化下去,從而為東海巡閱府擴充出一個堅實的基礎。
畢竟此時的東海巡閱府已經把目光轉向了美洲,那里的皮毛貿易和墨西哥出產的白銀、黃金,已經讓許心素和四海貿易公司的商人們垂涎不已了。
但是從中國出發前往美洲的航程實在是太遠了,且遷移大明人口前往美洲,公司對于這些大明人并無絕對的處置權,這些人口抵達美洲西海岸之后并不愿意聽從于公司的命令去狩獵,而是喜歡自己找塊安全的土地開荒,以產出來抵消自己的船票錢。
開墾美洲的荒地對于大明來說是一個極好的選擇,這意味著大明能夠在北美西海岸扎下根來,并為后來者提供足夠的糧食和物資。但是對于商人們來說,這卻是最壞的選擇,因為只有皮毛才能為往返太平洋的貿易航線帶來高利潤。
商人們想要更多的皮毛;東海巡閱府則希望更深入的探索美洲內陸,甚至是翻越落基山脈以東地區,從而擴大對美洲的控制疆域;至于日本各藩的領主,則想要盡可能的送走自己領地內的浪人和破產農民,以防止發生民眾**。
在三方的一拍即合下,前往美洲的船只開始帶上了日本浪人、貧民,這些日本人不僅服從性強,且吃苦耐勞的程度并不亞于大明的農夫。更妙的是,沒人會關心這些日本人的生死,所以船只可以塞下盡可能多的日本人,從而增加運輸能力。
同樣大小的船只,裝運日本人時,往往能夠達到裝運中國人的一倍以上,這也使得航行過程中的死亡變得平常了起來。運到美洲西海岸的日本人,需要為大明服役5年,方準許擁有自己的土地。
還有一些日本人則被運去了秘魯,智利,他們被賣給西班牙人,用于開礦和進行農業勞作,以補充印第安人反抗造成的勞力不足。
而還有更多的日本人,被中國的漁業公司所雇傭,在日本周邊捕魚獵鯨,并在日本沿岸制作成魚罐頭、魚干運輸到中國去。
正是憑借的這些底層日本人的勞作,被戰爭所破壞的日本經濟終于開始慢慢恢復了元氣。特別是伊予東北部別子銅山的發現,使得大阪幕府掌握了新的財源,并開始投資建設大阪造船所。
而薩摩、長州、熊本諸藩,在派出藩士前往大明求學之后,開始嘗試著修建煉鐵廠、焦炭廠、槍炮制作所。東協征服日本的戰爭,終于讓這些藩主和武士們都感受到了危機,他們試圖通過學習大明而富強起來,將那些南蠻人趕出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