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挽明 > 第34章 理論和實踐

            第34章 理論和實踐

            “諸位可以看見,同樣數量的火藥,如果放在空曠的地方,它能夠很快的燃燒,但是卻不能推動鉛彈前進哪怕一個毫米,這是為什么?”朱由檢并沒有讓身邊的人猜測,而是開誠布公的說出了自己的用意。

            “可是陛下,那是因為火藥沒有放在密閉的鐵管之內啊。”一名官員忍不住說道。

            “同樣數量的火藥和鉛彈,為什么放在鐵管內就能推動鉛彈擊破甲胄,放置在外面就成了煙火了?”朱由檢反問道。

            “推動鉛彈的不是火藥本身,而應該是火藥燃燒之后的氣體。在鐵管內這些氣體無處可逃,所以只能推動鉛彈前進。而在火藥在空曠場所燃燒,氣體可以向四面逃逸出去,所以不會推動鉛彈前進。”孫元化思考了一會,立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由檢有些驚奇的看了他一眼,才繼續說道:“朕的想法同孫總監的一樣,朕以為在空曠的場所點燃火藥叫做燃燒,但是在密閉空間內點燃火藥,應該稱之為爆炸。

            各位制作火銃時都會用一個閉氣螺栓封閉銃管的后部,不就是防止火藥爆炸后的氣體泄漏嗎?既然我們知道了火銃射擊的原理,那么就很清楚的可以明白兩件事。

            首先火藥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當鉛彈離開槍口的那一刻,火藥剛好燃燒完畢為最好。因為當鉛彈離開槍口之后,哪怕火藥還有剩余,這時候也不能再對鉛彈增加推力了。

            其次,銃管的作用就是抵御火藥爆炸后的威力,把爆炸后產生的氣體約束住,往一個方向進行推動。

            那么我們就很清楚的知道,制作銃管內膛一定要光滑,子彈和內膛之間最好沒有縫隙,銃管的材質一定要均勻且足夠堅固。”

            孫元化頓時楞在了那里,他感覺自己腦子里有些東西正呼之欲出,似乎只要想通了這點,他就能突破自己現在的認知一般。

            一名制作火銃的大匠,不由有些迷糊的說道:“既然是氣體推動了鉛彈前進,我們加長槍管不就能多裝火藥了嗎?”

            “但是那樣不是容易引起炸膛嗎?你想用多粗的鐵管作為銃管呢?”另一名官員很快就否決了他的想法。

            頓時這些火器制作所的技術官員們,同身邊的大匠吵成了一團,直到孫元化醒悟過來后,訓斥了他們幾句,才重新安靜了下來。

            看到這些工匠和官員們安靜下來之后,朱由檢這才說道:“接下來各位就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了,一個是如何提高制作銃管的材質,另一個是計算出在30米之內擊穿三重甲需要多少火藥及多重的鉛彈…”

            走出火器制作所之后,朱由檢才想起什么似的,對著身邊的孫元化繼續問道:“軍械工廠內的掃盲班和小學班建立起來嗎?”

            孫元化楞了楞,立刻說道:“掃盲班和小學班倒是建立起來了,不過很多工匠對于花費時間去上掃盲課并不感興趣。兵工廠成立之后,改成按照工作時間和工作量計算工資。

            他們更樂意多上二個小時的班,多賺點錢。也不愿意抽出二個小時去上掃盲班。他們認為自己是靠手藝吃飯的手藝人,用不著認識字。

            還有,掃盲班同小學班放在一起,和自己的子侄輩一起上課,他們也覺得不好意思。”

            朱由檢對此有些無語,他想了想說道:“那就這樣,愿意去上掃盲班的,只要能通過畢業考試,那么就給予一部分補貼。在技工等級考試時,增加文字考試的內容,可以作為加分項。”

            孫元化躊躇了下,才回答道:“陛下,這些工匠年紀都已經超過了開蒙最好的時間,哪怕他們現在開始學習,也未必會有所成就。

            陛下為何要在他們身上花費這么多精力,以臣看來,不如把資源多放到小學校中去,這些工匠的子弟中,倒是有一些天資不錯的人才。”

            朱由檢停了下來,他轉身看著孫元化認真的說道:“孫總監認為我們在書本上學習的知識,是從何而來的?”

            孫元化反應敏捷的說道:“圣人出自天授,而常人則于思慮中有所得。”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朕不認為如此,當年王陽明格竹三日,不僅沒有悟出道理,反而大病一場。而其被貶龍場驛之后,方才有所成就。

            因此朕以為,知識來源于實踐,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圣人見微而知著,就是指圣人從實踐生活中認識到了真理,并把這個真理形成了理論,這就是知識。

            而我們學習了知識之后,利用學到的真理去指導我們的行動,能夠切實的改變這個世界,從而驗證了圣人的理論是正確的。在這一反一復之間,我們才能接近圣人所說的大道。

            從實踐中總結出理論,再用理論指導實踐,在這不斷的重復之中,我們才能真正的認識這個世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