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昐和冉昀各帶二十名部曲,辭別了家人,開始登上旅程。對于二人而,這些年的時間,超過一半都在皇宮之外,似乎他們都習慣了這種漂泊的生活。但是這次他們離鄴,對冉昐和冉昀的感覺格外不同,除了心中對家人的牽掛與不舍,還多了對未來的擔憂。
魏國東宮之位虛懸已久,要說冉昐和冉昀對東宮之位不動心,那絕對是騙人的鬼話。別說別人不相信,恐怕他們自己都不相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冉昐和冉昀算是深切的體會到了冉明的真正用意。冉明可不想他和冉閔以及無法血性男兒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國家毀在敗家仔手中。
一路輕裝西行,在經洛陽過長安之后,終于在陳倉地界,二人趕上了安西大督護王猛一行人。王猛一行的隊伍非常龐大,原本擁有朝廷委派的一百九十三個縣令、以縣丞、主薄外加三十五個郡太守,以及兩州刺史和佐官,整個隊伍足足兩千多名大小官員。光依靠這些官員事實上是無法治理好安西之地的,當然后續會陸續遷移一十九萬府兵和其家眷,動員近百萬人口遷徙,這樣才能真正改變安西的漢胡民族比例,進行教化、同化。
就在冉昐和冉昀追上王猛率領的安西文官隊伍時,王猛正在拿著冉明寫給安西大將軍劉科的公開信。當年先皇揭師起義,率領華夏熱血男兒打碎了胡人強加給我們的枷鎖,推翻了欺壓騎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胡人。我們大魏從無到有,從弱變強,我們大魏忠勇無畏的將士用他們手中的刀槍,為了我們華夏女兒爭取到了我們應有的尊嚴和自由。雖然時隔多年,大魏將士手中的刀槍早已染滿了鮮血,我們雖然匡復了華夏故土,重建了我們的家園。
有人說,胡害已除,應該到了刀兵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了。可是朕要說,這種想法太天真了,朕不要朕的將士們收回手中的刀槍,朕決定,趁著將士們熱血未冷,用將士們手中刀槍繼續為我們的子孫后代謀求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現在我們鋒利的刀槍無人能擋,大魏軍威赫赫,所向睥睨。雖然魏國的領土已經不算小了,可是朕感覺魏國還不夠大,我們的敵人依然很多。能給子孫掙得億萬家財,卻不留給子孫下家財萬貫。能給子孫留下良田萬傾,絕不留下良田萬畝。只要咱們積攢的家業足夠大,就算將來兒孫中有幾個敗家仔,那也可以多敗幾年。
每一個人都將生活的更好!每一個人都將享受到新的未來!大魏帝國將成為這個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典范,為了我們共同的幸福生活,請將士們相信朕,相信我們的帝國,我們這一代人浴血奮戰給我們的子孫后代打造一個萬世太平,幸福未來。
這封公開信,其實不僅王猛手中有一封,事實上全文已經公開刊登在各大報刊上了,目的就是告訴全國將士,魏國不僅不會立即裁軍,反而要加大軍事領域的投入,始終讓魏國保持著強悍的戰斗力。
華夏民族始終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民族,華夏的版圖也不是從來就這么大。當時居住在中原華夏人東有東夷(既今山東一帶),南有蠻族,北有狄,西有戎。可謂之四面皆敵,四面合圍,如同鐵壁。千年以來,中華民族總是在最危險的時候與命運抗爭,夏商周三朝無不如此。期間,華夏能同化夷,夷竟然也能融和華夏。春秋戰國這一大時代的來臨,更為華夏民族內戰與外戰提供了機會。換之,華夏民族對內統一,對外擴張的時期開始了。
在南**這個時候,冉明來了,他帶著幸運的華夏人從一個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魏國,開始了擴張,恢復了魏國立國時期的北方六州之地,冉明并沒有滿足,吞并燕國,魏國同樣沒有滿足,消滅涼、秦、晉、蜀和眾多地方割據勢力,魏國的征途僅僅是一個開始。收復西域,南吞中南半島,魏國開始向世界露出獠牙。
事實上戰爭就從來和公平兩個字毫無關系。無論是漢唐,在最強盛的時候,四夷皆臣,然而當華夏露出虛弱的時候,周邊諸胡同樣會露出獠牙,上來撲咬華夏。所以冉明此時也不會客氣。
劉徹和楊廣同樣在擴張,然而他不愿意分享戰爭收益,結果百姓越打越窮,自然就沒有人愿意跟他們干了。可是冉明卻會分享戰爭紅利。魏國得到庭楚二州,容易采取的煤礦,初步估計有大大小小四百余座,大量煤炭被發現,魏國煤炭價格立即下跌三成。僅僅煤炭這一項上面,魏國百姓就可以間接獲得將近四百錢的炭火錢。
當然,戰爭紅利可不僅僅只是煤炭和貴重金屬,僅僅安西軍征西,連戰連捷,消滅嚈噠帝國,僅僅戰馬就獲得百萬匹,更是把嚈噠帝國百年積累的金錢,直接吞掉。參戰將士獲得賞賜,賭錢和田地,沒有參戰的百姓,也可以獲得廉價的牛馬羊等牲畜,還有繳獲的各種物資。從嚈噠帝國獲得的金錢,冉明用來在教育、醫療方便補償百姓。
特別是為了增加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問題。現在魏國上學,每個學生每天可以免費獲得一斤牛奶,每個月也可以獲得免費肉食三斤。這就是冉明帶給百姓的全民福利。直接看到的福利不說,還有很多間接受益的龐大人群。商人獲得更多更廣泛的原料和更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士人可以獲得更多,更高的做官機會。工匠也因為工作機會增加,收入更加增加。這些都是冉明帶給魏國百姓的福利。
有了更大的疆域,百姓可以獲得更加的生存空間,雖然這樣不難完全避免土地兼并和拉近富貧差距,至少可以緩和這個矛盾。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過了金城,安西大督護王猛率領的安西官員隊伍開始體會到了什么叫做朔風寒冷。雖然此時進入初冬的金城,氣溫非常低。行走在野外,簡直寒風如同刀子一樣。
好在,冉明發明的羽絨服,既輕便,保暖效果又好。特別是手套和熱水帶,倒減少了旅途的苦寒。到了金城,正巧有八個府的府兵,因為是從鎮西軍軍區中調出,所以直接跟隨王猛一行行軍。結果這近兩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向安西行去。
冉昐和冉昀跟著王猛,卻沒有受到半分優待,甚至他們連王猛的面都沒有見著。剛剛離開鄴城時,這些官員每個人還有有著不俗的儀表,然而到了金城,差不多都變成了泥**。冉昐告身上面寫的是張良郡主記這僅僅是一個從七品的佐官。屬于太守屬官之一。
所以冉昐就和其他八名官員住在一個帳篷里。睡在木板上,冉昐非常寒冷。聽著如雷的鼾聲聞著讓人頭暈目炫的汗臭,冉昐最終還是疲憊的睡去。
“劉昐,劉昐快起床了!”連續呼喊了十幾聲,發現冉昐并沒有應聲,一名官員上前一摸冉昐的額頭,居然很是燙手。
冉昐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