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道:“士族的依仗不過是可以免稅的特權以及文化知識的壟斷。掌握著輿論。若根除士族,只有同時從兩方面著手!對于打破世族對文化知識的壟斷,很好解決,開辦官學,招收寒門弟子入學,假以時日,等這些寒門士族學成歸來,就可以足與士族抗衡。輿論,則是一個國家的口舌,至關重要,因為掌握在士族手中,他們才會肆無忌憚。所以一定要打破這種壟斷。”
古代消息閉塞,遠不像現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這個時代的消息,都是經過士人口書相傳。正是因為如此,一個人的賢名與否,關鍵要看掌握士族的態度。要看此人給士族帶來多大利益。就好比雍正皇帝,在清史中,關于雍正傳很多,有的說他繼位不正,說他昏庸無能。其實在清初諸皇帝中,雍正是最務實的一個,可是他頒布了“改土歸流”,“火耗歸公”設置軍機處,這樣以來就加強了皇權,增加了國家稅負收入,可是卻大大侵害了士族的利益。
在清朝時期,漢人士族的力量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不過,就是因為如此,雍正一朝,反抗是從來不斷的。而且詆毀雍正的傳也層出不窮。
冉明非常清楚,光有足夠的寒門士子制衡士族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要主導輿論走向,這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冉明接著又把報紙的理念和操作流程告訴了冉閔。讓冉閔找心腹之人去打理報紙,哪怕賠再多的錢,也要把報紙辦起來。同時,對于來往各國的藝伎,也要明暗控制,他們則是這個時代論傳播的重要節點。
最后冉明說道:“長此以往,士族千年以來擁有的先天優勢將慢慢失去,將無法獨霸朝堂地方。至于土地,則有點難度,因為動了士族的土地,就會徹底激怒士族。我們魏國暫時還不有這個實力去折騰!”
“這么說,還是要任由士族飛揚跋扈,無法無天?”冉閔氣憤的道。
冉明聞,搖搖頭道:“兒臣想了一條計策,叫做溫水煮青蛙!”
冉閔雖然不知道的溫水煮青蛙的意思,不過他依靠三千家兵掀翻后趙的統治,本身頭腦也非常靈活,反應敏捷。冉閔哦了一聲“這要怎么做?”
“父皇,對待士族不能下猛藥,下猛藥的話,就會激起他們的反抗,就算能勝,也會兩敗俱傷。要只能文火慢熬。就好比溫水煮青蛙,一個安逸的環境中,人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迷惑,最終導致消沉、放縱和墮落。由于這個過程是一點一點的變化,讓人在不易察覺中完成了整個蛻變,待醒悟過來卻為時已晚。相反,如果將人突然從“天堂”扔到“地獄”,由于落差極大,人的反應也非常強烈,從而迅速做出選擇,不至于最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冉閔道:“哪怕溫火,士族也總會有覺醒的一天,哪怕剝繭去絲,削弱了士族的力量。可是千年的士家,底蘊深厚,瘦死的駱駝仍比馬大,他們若是群起反抗,我們仍會損失慘重。”
“父皇英明,眼光獨到,一針見血,直指要害!”冉明道:“這樣仍不足消滅士族,也同樣會激起士族的反抗,所以如果要輔以利益交換,將士族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就可以將他們反抗的動機打消,我們就可以平穩安全解決士族問題,這樣不僅可以維持魏國的政局穩定,同時也可以增加魏國財政收入,富國強兵!”
冉閔不解的問道:“土地是士族的**子,如何能讓士族心甘情愿的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冉明微笑著又接著道:“很簡單就是興商?”
“興商,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冉明反問道:“兒臣斗膽,敢問父皇,何為本,何為末?”
冉閔肯定不相信冉明不知道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但是他很想知道冉明的真正想法,于是解釋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舍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根本,追求枝節。”
“用句不好聽的話說,這其實是士族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根本體現。”冉明笑道:“天下間,哪一個士族門閥不參與經商?為了面子當然,他們不會讓直系親屬參與經營,但是真正的上幕后東主,幾乎都離不開各大士族,就以兒臣的外舅(岳父的意思)劉公原為例,他的經商,不過是中山魏昌劉氏的明面代表而已。至于太原王氏控制的鹽、藥材、皮草、以及滎陽鄭氏的鐵器、兵刃制造,這可是天下聞名。”
“只要父皇鼓勵興商,通商,商人階層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壯大,為國家提供大量的稅收,只要國家稅收足夠每支的開支,父皇就可以逐步削減百姓的田稅稅收,慢慢的做到田地免稅,只要天下間所有的土地都免稅,自然不會有百姓為了逃避稅收,而把土地掛在士族名下,更不會給士族強取豪強,制造借口和理由。長此以往,種田的收入,遠比不上經商,誰還會傻得努力種地?”
冉閔陷入了沉思,看向冉明的目光有點古怪,坊間傳,冉明才智幾如妖,以前還不覺得,可現在再看時,冉閔心中不禁冒出一個想法:這家伙,果然是個妖孽!
ps感謝書友:bfw8557577zzz古空對程志的打賞188幣,今天特此加更一章。稍后發出,請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