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閎沖眾人道:“如今恩主之子愿與彭城共存亡,我等若棄恩之子不顧,怎堪為人呼!”
于是,徐州眾官員和士紳出奇的意見達到一致,各自帶著家丁,仆役,與敵人戰斗。
結果彭城那百彪悍的百姓也在這些士紳的率領下,與攻進他們家園的敵人勇敢的戰斗著。雖然攻其不備的乞活軍各部幾乎占領了彭城的三分之二,然而在彭城上下全部發狠的情況下,卻生生逆轉的戰局。
天亮時分,乞活軍各部終于抵擋不住整個彭城的怒火,無奈的退出彭城。從而,證明了太祖的那套人民戰爭是無敵的。
冉智等人灰頭土臉的逃回了蕭縣,這一清點,頓時嚇了一跳,他們居然扔在彭城四千余人,甚至三四支流民帥居然是一個人都沒有跑出來。
魏國其實就在走鋼絲,不僅是財政上,而且還有軍事上。魏軍的戰斗力這所以強,就是因為冉閔采取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制,而不是屯田軍。魏國想要保證軍隊的戰斗力,必須保證軍隊的軍餉及時足量發放,一旦積壓或克扣軍餉,很有可能形成明末那種,軍無斗志,兵無戰意的局面。
隨著劍閣被晉國聯軍占據,巴蜀局勢進一步惡化,魏國在巴蜀和司馬勛身上的投資全部付之東流。不僅先期投入打了水漂,而且董潤部一萬余人陣亡,還有大量傷員。這些陣亡將士要撫恤,傷員要救治,僅僅這一項就幾乎掏空了魏國的國庫。
隨著徐州彭城險些丟失,荀羨身亡,褚蒜子也顧不得宗室掌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命武陵王司馬晞為鎮軍大將軍,都督徐州二州軍事,引建康四營兵馬北上,進駐徐州。而魏國陷入被動的事,司馬勛不僅沒有消耗掉晉軍的軍事實力和國力,還讓桓溫在蜀中各地,趁巴蜀士族集結反司馬勛,義軍四起的機會,大肆招降司馬勛軍和各大義軍,西府軍的實力不降反增。
而且隨著如同狂風掃落葉的打擊司馬勛部,讓桓溫的西府軍士氣大漲,并且徹底走向恐懼魏軍的陰影。司馬勛甚至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住,桓溫的西府軍精銳就會退出巴蜀,從襄陽、漢江逼迫豫州南陽。而徹底掌握巴蜀的張祚也會在褚蒜子的命令下進軍漢中。
更加讓冉閔難受的是,隨著張祚的撤退,涼國正式統一,一旦讓謝艾消化掉涼國的不安定因素,涼軍肯定東進。
為了保住關中,為了抵抗謝艾軍,冉閔必須在關中保持著大量的軍隊。冉閔還是缺錢,缺糧,缺兵。
中國有句話叫做能者多勞,冉閔從來沒想在魏國增加稅收,增加收入,而是把一切交給了有善財童子之稱的冉明。冉閔給冉明寫了一封信,大倒苦水。
冉明也是非常無奈,明朝的滅亡,其實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國家財政的破產,如果當時國家有能力應對災害,也不會讓流賊四起,接著就橫掃天下。
冉明面對魏國的財政難題,也設想了很多方法。特別是開發房地產,雖然收益會很大,可是這并不是后世,無論官民,他們都有一個自已建筑房的習慣。而且就算采取房地產開發,由于生產力的問題,水泥生產仍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主,可是這個回籠資金周期太長,冉閔等不及,魏國也同樣等不及。
要想來錢最快,而且來錢最廣,冉明就非常自然想到了搶。冉明作為一個后世之人,作為魏國的統治階級,冉明不可能對漢人百姓,下得起狠手。可是對外,那就不一樣了,無論對朝半島鮮,還是中南半島,以及呂宋、倭國四島,冉明都沒有什么好感,搶他們冉明同樣心理沒有任何負擔。
搶掠財富,冉明雖然沒有負擔,可是他還想利益最大化。
還想讓魏國馬上就擁有足夠的錢糧應對來自晉朝、代、涼的威脅。現在魏國也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糧,無論商賈階層,還是士族門閥,他們都擁有大量的糧食和財富,如果他們肯慷慨解囊,魏國的危急肯定容易解決。
冉明在書房中默默深思,如何才能讓士族門閥和商賈自愿掏出錢糧呢?
就在冉明一籌莫展之際,突然他的腦袋中靈光一閃,頓時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