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與薩珊帝國的戰爭,引起了魏國朝廷的密切關注,隨著魏國與羅馬帝國友好條約的簽訂,大量皇家特衛間諜,開始在各種身份的掩飾下,涌向羅馬帝國。魏國朝廷希望薩珊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戰爭,可以變成一個泥潭。讓薩珊帝國與羅馬帝國深陷其中,這樣的話,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薩珊帝國,將無法威脅大魏帝國。即使兩國仍對魏國有威脅,但是這種威脅,隨著泥潭的深入,而進一步被削弱和降低。
就在大魏帝國與羅馬帝國友好合約簽訂之后,魏國與薩珊帝國使團也展開了秘密接觸,經過初步會晤,魏國代表向薩珊帝國使團代表隱晦的表示,羅馬帝國公主海倫娜皇妃向大魏帝國皇帝陛下吹起了枕頭風,大魏皇帝陛下愛美人不愛江山,居然半買半送的價格,把大魏超過八成的軍事裝備賣給了羅馬帝國。
聽到這個消息,薩珊帝國使團代表驚出一身冷汗,如果大魏帝國與羅馬帝國聯合一起,東西夾擊薩珊帝國,這樣以來,那才是真要了薩珊帝國的老命。薩珊帝國使者名叫阿達薛西努比希爾。如果熟悉波斯歷史的人都知道阿達薛西這個姓氏曾是波斯帝國的皇室姓氏,正兒八經的資深貴族。盡管他們是波斯帝國八百年前的皇族,然而正因為是八百年前的皇族,反而讓人不敢小視。華夏八百年前的周天子姓姬,中華上古八大古姓之一,由姬姓衍生了周姓、吳姓、鄭姓、王姓、魯姓、曹姓、魏姓等411個姓[3]占《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
同樣,阿達薛西也是波斯帝國的古姓,老牌貴族,被阿達薛西衍生的姓氏多達數十,然而阿達薛西姓,在波斯境內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影響力非常廣泛。作為波斯帝國的老牌貴族,阿達薛西努比希爾也非常熱愛他的國家。阿達薛西努比希爾馬上就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核心議題只有一個“如果羅馬帝國與大魏帝國簽訂不友好條約,薩珊帝國應該何去何何從,薩珊帝國如何該如何遏制大魏帝國,保護他們的薩珊帝國的安全和利益。
大魏帝國滅亡嚈噠帝國之后,解決掉身邊的唯一一個敵人,從這之后,強大的大魏帝國可以集中實力投入到對外擴張,甚至可以成為世界霸權的斗爭當中。這對于薩珊帝國而,無疑是有極大的威脅的。一旦大魏帝國真的那么做的話,后果將非常的嚴重。
薩珊帝國在中亞地區,有著巨大的利益。而薩珊帝國對于這些利益,早就垂涎三尺了。薩珊帝國自從解決掉了嚈噠帝國的威脅之后,就瞄上了到了嘴邊的兩河流域。盡管大魏帝國與薩珊帝國并沒有宣戰,但是,薩珊帝國完全處于大魏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包圍之中。
這是薩珊帝國來說,是絕對不可以接受的。可是作為一個使團,能動用的資源非常有限。因此,面對大魏帝國的威脅,薩珊帝國應該也應該找一個盟友。笈多帝國就是最好的選擇。要知道薩珊帝國與笈多帝國的關系其實也不好。笈多帝國的皇室笈多家族原本是貴霜帝國的一個小公爵。然而隨著薩珊帝國取代安息帝國,獲得波斯帝國的控制權,就發動了針對貴霜帝國的戰爭。在薩珊帝國的打擊之下,強大一時與大漢、羅馬、安息并列為世界四大強國的貴霜帝國開始滅亡了。而流亡到笈多帝國的貴霜貴族們又成了笈多帝國的貴霜,他們對于薩珊帝國有著亡國滅族之仇,所以兩國雖然成為了世界級大國,卻有著非常大的矛盾。哪怕面對共同的仇敵嚈噠帝國侵略,兩國都沒有聯合起來。可見兩國的矛盾不同一般。
然而,魏國并沒有刻意隱藏與羅馬帝國的軍售和友好條約的簽訂,所以阿達薛西努比希爾很容易查清了魏國與羅馬帝國結盟的消息。
阿達薛西努比希爾坐不住了,他決定上書薩珊帝國皇帝陛下,一定要與笈多帝國捐棄前嫌,一致對外,否則薩珊帝國將有覆亡之憂。
這兩個原本存在不小矛盾的國家,不得不放下成見,暫時走到一起了。這在國與國之間,是很正常的。只要是為了利益,哪怕是仇敵也可以變成朋友的。大魏帝國和羅馬帝國對薩珊帝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所以,他們走到一起,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當然,這對于大魏帝國而,絕對不是什么好事。對付薩珊帝國和笈多帝國兩國之中的一個,大魏帝國或許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薩珊帝國與笈多帝國兩國要是聯起手來的話,問題就比較麻煩了。
笈多帝國的軍事實力并不算強大,特別是騎兵,一直是笈多帝國的短板,然而薩珊帝國卻恰恰相反,他們最厲害的則是他們薩珊帝國的波斯騎兵,波斯薩珊帝國可以用不超過二十萬精銳騎兵的軍隊,吊打羅馬帝國二百多年,可見薩珊帝國騎兵是何等的強悍。如果讓波斯帝國騎兵與笈多帝國的步兵聯合作戰,再配合笈多帝國的戰象部隊,那對魏國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
好在,薩珊帝國要與笈多帝國聯合在一起,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寫信給皇帝更改薩珊帝國的國策,阿達薛西努比希爾其實心里沒有底,一來返回薩珊帝國還需要很長時間,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如果皇帝陛下接受他的意見,那也需要至少五六年后才能看到效果,可是五六年后,魏國與羅馬帝國聯軍,就可以把薩珊帝國玩死。當務之急是破壞魏國與羅馬帝國的友好條約。阿達薛西努比希爾一個詭計,涌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