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奴軍中最為狡猾的狐狼統帥張平安,在發覺宣統皇帝朱慈烺運用陽謀給他下套后,只感到后背一陣陣發冷。要不是雙方實力差距過于懸殊,張平安很可能采取下作手段解決這個麻煩。既然宣統皇帝和內閣首輔楊漣已經出手,張平安則留在高陽說是要祭奠一下原閣老孫承宗。同時,張平安給皇帝朱慈烺上了一道奏本,例數大明百姓窮苦生活,勸諫千萬不要搞鋪張浪費的典禮。在奏章中,張平安詞懇切地講述先皇崇禎皇帝如何簡樸,希望朱慈烺繼承先皇勤儉治國的理念,不要把寶貴的金錢用在虛無的花銷上。張平安在奏折中翻來覆去就一個意思,崇禎皇帝生性簡樸,希望以孝治理天下的宣統皇帝取消這些無畏慶典。華國公張平安不是善良之輩,宣統皇帝要給他下套,他同樣用崇禎皇帝簡樸的事例告誡朱慈烺,你用我給的銀子搞事做得有些不厚道。
對于華國公張平安拿崇禎皇帝做擋箭牌,宣統皇帝很是無奈。讓他感到打臉的是,為華國公舉行入城大典最后演變為一場論戰。華國公張平安是玩政治的好手,他想要化解危機抬出了崇禎皇帝這個招牌,還利用亂戰過后人心思安的心理,間接否定了宣統皇帝的權威。雖然內心感到憤怒的朱慈烺,在華國公冠冕堂皇的理由面前,不得不展現出虛心納諫的光輝形象。從諫如流的宣統皇帝朱慈烺下旨,請首輔楊漣前往張家莊華國公府宣旨,表彰華國公張平安為大明**穩定做出的巨大貢獻。雖然張平安在這場論戰中完勝,朝堂上各派官員們已經聞到了濃濃地交戰氣息。朝堂百官**國公一系官員依舊占據了八成,宣統皇帝朱慈烺在首輔楊漣的支持下也提拔了一些自己人。特別是楊漣提拔了萬歷三十五年探花于文征出任吏部尚書,把任用官員的關鍵位置控制在手中。
華國公張平安出現這個失誤,主要還是太過大意。張平安只注意了控制大明朝廷錢財,那時的他認為掌控了錢糧自然能把控用**。沒想到楊漣任用一個致仕閑賦在家的于文征,請這個四朝元老出山將華國公一系鐵桶般穩固的朝政鉆出了一個小洞。大明新朝初定,留出太多的官員空缺。吏部掌管天下官員任命,內閣又有首輔楊漣把持,提拔一些六品以下小官阻力并不大。華國公一系官員多為見風使舵的角色,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四品以上位置,對于一些品級不高的職位一般也不在意。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皇帝朱慈烺就通過吏部,在各部衙門里安排了二百多自己官員。當張平安回到京城張家莊后,他才發覺朝堂形勢起了微妙地變化。大明首輔楊漣前來華國公府宣讀圣旨,張平安還得表現出極度的感恩。這個曾經的破奴城宣慰使司法務衙門執政楊漣,在玩弄權術方面是一點都不顧及張平安這個老上峰的顏面。
一場虛情假意地宣讀圣旨儀式過后,張平安請首輔楊漣入書房議事。官場數千年流傳下來的規矩是,政治交易必須進行私底下溝通,都是官場老手的他們自然不會免俗。張平安已經發覺到朝堂形勢不利于自己這一方,在他布局沒有完成時,他不得不進行一些政治妥協交易為自己爭取時間。張平安內心何嘗不想發動兵變一次就解決朱慈烺,只是這樣做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那就是今后這種血腥的兵敗會成為常態。大唐王朝在初期時國力何等輝煌,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何等雄才大略。自玄武門兵變之后,大唐政變幾乎貫穿朝代始終。熟讀歷史的張平安自然想要避免這類歷史重演,他就得暫時隱忍做好整體布局。現如今,華國公張平安為大明嘔心瀝血平定內憂外患的光輝形象深入人心,又有免除天下賦稅的善舉,宣統皇帝朱慈烺任何針對華國公的手段,都將削弱其統治地位。正因如此,張平安一面著手調度軍隊平息大明內亂,一邊出手逼迫朱慈烺反擊。
這次首輔楊漣來華國公府,還有一個宣統皇帝朱慈烺的旨意,那就是讓華國公參加太廟獻捷大典。只不過今天楊漣宣旨出師不利,華國公張平安并未接旨而是封還宣統皇帝圣旨。兩人來到書房坐定,孫喜貴給二人奉茶后快速離開。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張平安使出了官場水磨功夫與楊漣聊起了南征趣聞。早就領教過張平安無聊寒暄本事的楊漣暫時沒有開口,他一直在等機會跟張平安談正事。很顯然,楊漣低估了張平安能善道的本領,快一個時辰了張平安還在笑話朱由崧這個偽皇帝床上功夫。楊漣好不容易才將話題從朱由崧身上轉移,張平安又開始感慨起他與孫承宗之間的情誼。眼看著張平安東拉西扯沒完沒了地瞎扯,再也沉不住氣的楊漣開口打斷道:“華國公!咱們還是談一談正事,你下一步作何打算?”
“閣老真是急性子,本國公為大明百姓的幸福殫精竭慮,只要大明還有一名流寇,我破奴軍哪怕是追到天涯海角也一定要將其抓捕歸案,不達目的絕不收兵!”張平安擲地有聲的話語砸得楊漣一陣眼暈,華國公張平安這是要大明朝廷先拿出一個合適價碼,再談退兵之事。楊漣內心很清楚,張平安已經掌控了大明稅賦錢糧,朝廷已經沒有本錢跟他討價還價。
眼看著這件事要鬧僵,楊漣只得換一個話題:“華國公一再堅決辭授親王封爵頗令費解,難道說皇上冊封的爵位與華國公軍功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