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將軍!咱們的夜不收探得最新消息,皇太極的大營動了。”
“哦?皇太極動了?是撤退了嗎?”
“不,不僅沒有撤退的跡象,夜不收的弟兄們判斷,估計是要攻打寧遠了。”
寧遠城外十里的地方,劉毅正帶領著大軍巡弋,除了四散出去打擊對方斥候的兵馬之外,劉毅始終帶著一個團的騎兵,以營為單位,分成五個梯隊,在斥候們中間穿插游走,這支機動軍團是為了保證萬一對方出動騎兵從某一個點突襲,青弋軍可以進行攔截,不是要擊敗他們,而是拖住他們的腳步,給城外和城頭的防線準備防御的時間。
不過事實證明皇太極并沒有派出什么騎兵前來偷襲,看來他們也被青弋軍強悍的戰斗力嚇住了,不敢輕舉妄動。皇太極既然動了,就說明錦州那邊一定是有了什么變化。可是如果錦州那邊取得大捷,他們不是應該回師嗎,怎么會奔著寧遠過來,難道說成康他們失敗了?劉毅的心中也有些緊張,失敗了不要緊,劉毅最怕的是成康他們大部分都是步兵,萬一失敗了能不能安全脫離,要是被騎兵追上了,那可不得了。成康是第一次帶兵出征,讓人有些不放心啊。
斥候不斷的回報著望海臺一線的消息,確實沒錯,皇太極正在調兵遣將,看樣子是要發動對寧遠的攻擊。劉毅立刻命令所有青弋軍士兵集結,騎兵收縮防線,退向寧遠城方向,準備以戰壕為依托,騎兵護住戰壕的兩翼,再通過和城頭保持聯動,組成一個水桶陣,就讓皇太極在陣前撞個頭破血流,現在劉毅沒有太多時間去考慮后方的事情,他相信不管怎么樣,成康一定會想辦法派人通知他的,眼下就是要先頂住皇太極的這一波攻擊。
皇太極的這一招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迷惑一下寧遠的明軍,雖然不知道明軍是怎么打下錦州的,但是皇太極隱約感覺到肯定是在大海上做了文章,遼東本來就算是皇太極自己的地盤,他自己從小就在建州衛長大,后來跟隨努爾哈赤東征西討,遼東的地形他太熟悉了,并且哪些地方會有漏洞,基本上都知道,在拿下錦州之后,他非常確定周邊的明軍都被一掃而空,不會有什么明軍大部隊躲藏在什么地方沒被發現,金兵的斥候搜索的也算是非常仔細了。所以只有一個可能,他們是從海上過來的,恰好松山堡位置就是靠海,如果從海上襲擊一般人還真是想不到。既然是從海上過來,那么明軍的通信不可能比自己的騎兵送信快,像是正藍旗的那個分得拔什庫,從出發到送信至望海臺大營,只用了一天的功夫,若是走海路,這個速度最少要放三天。即便是先將松山堡攻陷的消息送出,恐怕消息現在還在海上。那么自己兵發寧遠,裝作自信滿滿的樣子,只會讓孫承宗以為他們在后方的軍隊已經被自己打敗了,所以自己才敢突擊寧遠城。此時的皇太極尚且不知道,他最恨的老對手劉毅就在寧遠城內,因為斥候沒有探得什么很有價值的情報,所以皇太極不知道劉毅究竟人在哪里,是在自己后方,還是在自己前方,亦或是根本就沒有到遼東來,只是派出手下的兵將參戰。
這也是皇太極頭疼的問題,看來以后要多多注意搜集明國的情報了,土謝圖說過,經常跟他們做生意的九邊八大家族時不時會帶來一些明國內部的情況,這是一個好渠道,或者說自己可以好好的將這個渠道利用起來,以后可以考慮給這些所謂的八大家族一些更加實際的利益,蒙古各部散亂,能帶來多少利益,只有和金國合作,才會有更加長遠的利益可以謀取,當然他們也要給自己拿來大金所需要的情報才行,這樣一來,雙方共贏,八大家族拿錢,大金獲取情報,一舉雙得,而這些付出去的銀子,當然會從明國的頭上重新拿回來,這才是大金國應該做的,不僅如此,明國內部的官員,民眾,商人,真要是有價值的都可以選擇和大金合作,只要是合作的人,一切都好商量。不過這些都是回去之后需要付諸實施的,眼下還是把這一關過了再說。皇太極已經收到探報,說望海臺周圍的明軍斥候已經回去了幾撥,看來都是回去稟報他們探查的消息去了,很好,就讓他們稟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