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多恩觀察了一會兒,只發現不到二十頭馴鹿,遠遠少于平時的數量,狩獵難度加大。游客花錢是想親自開槍射殺馴鹿,但沒有狩獵資格,必須雇用薩爾族獵人才行,不然屬于非常捕獵,當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增加原住民收入。可目前馴鹿數量太少,距離又遠,想靠近十分困難。
野生馴鹿的警覺性非常高,相隔老遠便能聞到危險的氣味,隨后便迅速逃離,雪地摩托不一定能追得上,尤其是在大雪過后。厄多恩不久收起望遠鏡,等待游客們登上高坡,隨后沿著下風口行進,準備繞行至馴鹿群的側方,至少要靠近三百米之內才有射中的可能。以他的槍法,五百米內也能射中目標,并而且是專門打頭部,一槍斃命,不破壞皮毛。
但這次是帶游客來狩獵,由他們親自開槍射擊,所以必須靠近三百米之內才行,還不一定能成功。游客們都披上村民準備的白色偽裝披風,帶有兜帽,保持縱隊行進,小心靠近高坡下方的馴鹿群。厄多恩狩獵經驗極為豐富,清楚狩獵場風向變化無常,下風口隨時都會變成上風口,無法隱藏人類氣味。
薩爾人平時狩獵時,會在身上涂抹馴鹿的糞便,以此來消除自身的氣味,可以輕松靠近馴鹿。可此種方法顯然不能用在游客身上,只能簡單披上偽裝服掩護,時刻要注意風向的變化。郄龍也披上了白色披風,走在隊伍中間,盡管心里始終擔心追兵出現,卻也難免被狩獵馴鹿所吸引,畢竟也是第一次遇到。
厄多恩和大部隊保持二十米的距離,邊走邊查看風向,十分謹慎小心,不久終于接近高坡下方的低洼地帶。他此刻距離馴鹿群還有四百米左右,最后一百米是關鍵,絕不能驚動它們,希望風向暫時不會變。馴鹿群正在覓食,用它們巨大鹿角鏟開地面上積雪,露出下方苔蘚和地衣,低頭食用。
馴鹿不分公母都長角,只能從體型大小和鹿角分叉多少來判斷,因此需要有豐富的狩獵經驗才行,不然很容易打錯。厄多恩狩獵馴鹿快四十年了,一眼就能分出公母,從未錯過,其余村民則無法保證百分百的正確率。可這次是游客來開槍射擊,必須確保絕對準確,否則會遭受狩獵管理部門處罰,當然是針對獵人而非游客。
厄多恩稍后停下來,朝跟進的村民打手勢,后者遂安排游客彎腰彎腰行進,盡量減少暴露面,以免被巡邏發現。他們前行約五十多米后,風向突然變了,下風口變成了上風口,暴露風險增大。厄多恩迅速使用大家臥倒隱蔽,所有人趴在積雪中,不要亂動,當心被馴鹿發現逃走。
好在馴鹿似乎并未聞到或看到厄多恩等人,繼續在積雪中尋找食物,沒有朝他們藏身的方向查看,一起如常。但厄多恩不敢在繼續起身前行了,示意大家匍匐前進,慢慢爬過這最后五十米,進入保險的射程內。郄龍也跟著游客們一起匍匐而行,由兩名村民帶頭,盡量散開,防止目標過大。
大家爬行了十幾分鐘后,終于靠近馴鹿三百米內,暫時未被它們發現,遂停下來準備開槍射擊。但在開槍之前,必須由厄多恩確定射擊目標,只能打雄性成年馴鹿,絕不能打錯。他一眼就能看出馴鹿的公母,但負責開槍的游客則不行,臨時教分辨方法根本不管用,緊張興奮情況下很容易打錯。
厄多恩每年都要接待十幾批前來狩獵的游客,對此經驗豐富,當然也早有準備,確保萬無一失。他很快就挑選處今天狩獵的目標,一頭四歲左右的雄性馴鹿,距離兩百米左右。當前馴鹿群數量太少,今天只能狩獵一頭馴鹿,否則會影響族群發展。他選好目標后,很快從馴鹿皮挎包內取出一個圓筒狀的激光指示器,打開后照定目標馴鹿,給負責射擊的游客指明方向。
十幾名游客中有三人負責射擊,使用村民們帶瞄準鏡的獵槍,之前受過一定的訓練,趴在積雪上臥姿射擊。其余游客留在后面觀察,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影響他們射擊,一名村民負責在旁邊協助保護。沒過多久,三名游客差不多同時開了槍,槍聲在空曠的荒原上遠遠傳開,回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