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林澄幾人都饒有興味地看向胡大莽,只因他這話中無意中透露出了不得的信息。
天下即將大亂,他說“長遠之計”是什么,不而喻。
唐庸笑道:“流火城雖然土地貧瘠,不過礦產豐富,至于水源,總會有辦法的!”
幾人見唐庸似乎對“長遠之計”四個字并不抵觸,臉上都露出了興奮之色。
華朝氣數已盡,亂世出英雄,以庸二爺的實力,若想逐鹿天下,絕非天方夜譚。
與此同時,京城暗流涌動,新皇人選遲遲沒有確定下來。
如今朝堂基本為杏妃和倩妃兩家外戚把持,軍中將領也已選邊站。
倩妃生有皇子,而杏妃在朝堂和軍中的勢力更勝一籌。
本來大皇子和二皇子尚在,而且已經成年,都是帝位的上佳繼承人。
可兩家外戚已嘗到了權力的甜頭,他們更愿意扶持一位可供他們擺布的兒皇帝。
如此一來,倩妃不到三歲的小皇子便成了最佳人選。
兩個月后,皇帝和太上皇同時下葬。
又過半月,小皇子登基,改元天道,兵部尚書秋紹同,刑部尚書李柯,原西山營北營統領李金利,蕩寇侯徐勝任顧命大臣。
其中秋紹同是倩妃的人,李柯和李金利是杏妃的人,徐勝暫時中立。
這已是兩家外戚和其余朝臣妥協的結果。
隨之,顯圣侯當廷弒君的消息終于公告天下,新皇發布檄文,號令天下臣民共同討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