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對咱們大明還算客氣,咱數次還以為他是個忠臣。”
“既然他不給咱大明面子,那咱也沒有必要收手了。”
“必須要讓帖木兒長長記性!”
朱元璋怒斥道。
帖木兒帝國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和大明的關系還算友好。
洪武二十年,帖木兒第一次來大明,還帶了諸多貢品。
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兒第二次來大明,帶貢品的同時還帶了一張貢表。
這貢表極具諂媚之能事,把大明夸得那叫一個天花亂墜,朱元璋看到之后也是十分高興。
但后面發生的事我們就都知道了。
光是扣押大明使臣這一點,就足以讓大明對其勢如水火。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
洪武二十七年,帖木兒來大明時確實帶了一張貢表,但貢表的內容卻和朱元璋看到的大相徑庭。
由于帖木兒用的是波斯語,并沒有寫漢語,所以朱元璋看到的那份是別人翻譯過一遍的貢表。
負責翻譯的官員,懂不懂波斯語先另說,在翻譯過程中肯定是會添油加醋一些。
也就是說,帖木兒本沒有稱臣的意思,但翻譯上來的貢表確實是帶有這個意思的。
在洪武二十九年時,朱元璋同樣也派遣使臣傅安按朝貢國之禮前往帖木兒。
帖木兒見大明派使臣來十分憤怒,認為大明把帖木兒當成了大明的朝貢國。
一怒之下,帖木兒扣留使臣傅安十三年之久,后面更是準備興兵伐明。
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反正大明和帖木兒的關系算是徹底交惡了。
朱元璋發話后,六部尚書全都下去準備了。
首先就是糧草。
大明現在不缺錢,要打就打個痛快。
“朝瓦剌借兵吧,咱們的騎兵才剛剛起步,不能折損在這上面。”
大明這幾年盡心盡力,最終才培養出了五萬騎兵。
若是全用在這,朱雄英估計得心疼死。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朝瓦剌借兵,反正兩國關系友好,大不了給你錢就是了。
“殿下,此次借兵打算借多少?”
戚雄忍不住問道。
朱雄英思索片刻隨后答道:
“十萬吧,不然也壓制不住帖木兒。”
朱雄英心里很清楚,瓦剌肯定不會拿出自己精銳,借給大明的肯定都是些部落騎兵。
這點不用擔心,畢竟帖木兒那邊肯定也不會派出自己的精銳。
六部尚書聞不禁深深的吸了口氣。
十萬兵,這可是筆大買賣。
因為有瓦剌雇傭行會的存在,所以大明向瓦剌借兵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但這十萬未免有些太多了。
瓦剌那邊很有可能會借著這個機會狠狠坑大明一筆錢。
畢竟誰不知道現在的大明錢多到根本花不完。
朱元璋冷笑幾聲說道:
“十萬騎兵還不夠。”
“只派出十萬騎兵,肯定還不足以威懾帖木兒,就算能威懾,也不會讓他們吃到教訓。”
“奧斯曼帝國的皇帝不是被帖木兒給俘虜了嗎?”
“咱們大明可以選擇和奧斯曼帝國聯合,一起進攻帖木兒!”
“此外,水軍這邊也可以全都用上。”
“帖木兒沒有海上力量,咱們的水師開過去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