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大侄子如此有遠見。”
朱棣笑著說道。
……
瓦剌這邊很快就派使者來到大明商討雇傭之事。
這在他們眼里可是個肥差。
這些騎兵反正放著也是放著,倒不如拿出去給自己賺兩個錢。
既能練兵,又能有收入,豈不是一舉兩得。
但因為先前從未出現過雇傭兵這一概念,所以其中的一些細節還是要商討后再敲定。
其中主要商討的內容還是關于時間,金錢和規矩這幾方面。
商會想招募雇傭兵,自然對其有所要求。
首先就是作風問題。
蒙古騎兵的作風那是出了名的差,經常在作戰時干一些偷雞摸狗的事。
由于瓦剌沒有制定特別嚴格的軍紀,所以他們的騎兵比起大明來會散漫的多。商會招募這些騎兵進來,自然不會放心。
想要把這門交易談成,就必須得對瓦剌的騎兵進行一輪改造。
朱雄英思索片刻,最后還是決定先成立瓦剌雇傭行會。
行會要進行的第一步,就是對所有雇傭軍進行戶籍登記。
只有這樣才能嚴格看管他們的行為和行動。
當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加入到雇傭兵的隊伍,在此之前必須要通過朱雄英所定下的考核。
在考核沒問題以后,才會初步任用,并且朱雄英決定講這些雇傭兵按照部落分類。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加大他們之間的懲處力度,一旦雇傭兵犯錯整個部落都要跟著受罰。
對這些部落來說,雇傭兵制度是大好的賺錢機會,他們當然不想放過。
若是因為幾個騎兵把整個部落的生意都給攪黃了,那他們絕對不能答應。
到時候不用朱雄英,這些部落的長老都會親自出面懲罰他們。
有了大明和部落的雙重通緝,這些騎兵就算跑也跑不到哪去。
對于這些蒙古騎兵,必須要制定嚴格的規矩去約束他們。
不然,瓦剌雇傭行會絕對做不起來。
瓦剌對這些規矩倒也沒有太大意見,畢竟他們也清楚自己的騎兵是個什么德行。
雙方商量好其中的細則以后,雇傭行業便正式開始在瓦剌實行。
朱雄英設立了嚴格的信用等級,每個雇傭兵都可通過活動來提升自己的信用登記。
只要信用等級能達到最高級,那么行會便會為其提供免費的食宿和戰馬。
這已經相當于是給雇傭兵免費養老了。
如此優渥的條件,怎能不讓人心動?
瓦剌的雇傭制度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大量部落參與。
他們大多數都是為利而來,只要能在大明當上雇傭兵,那么他們整個部落的收入都會翻上一番。
第一次報名,就足足吸引了將近一萬人。
整個邊關被蒙古人圍的人山人海,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瓦剌打過來了。
主要是終生制對蒙古人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只要能入選,基本上一輩子都不用愁,這其中的利潤可比待在草原要多的多。
朱雄英在選人上也費了一番功夫,待到行會篩選完畢已經是過去了將近半個月。
倒不是因為臭魚爛蝦太多,恰恰相反,反倒是因為能人太多。
哪怕是部落里一些有頭有臉的,都有很強的上進心。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