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死,也要死在大明。
落葉歸根,是每個游子深藏在心底的執念。
朱棡也有這個擔心,但朱雄英隨后的話安撫住了他。
“三叔也不必太過憂心,天下學子數萬萬,他們于科舉之道無天賦,可不代表他們無才,前朝各代那么多大文豪,也不是都沒有入朝為官嘛。”
“這世上每個人都是金子,只是等待慧眼識珠的人挖掘罷了。”
“就算是滿口仁義道德的腐儒也是有用的,好歹是個勞動力呢,三叔你說是不是?”
朱棡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朱雄英這話說得對。
大不了他就招一批腐儒帶過去,不過他們的思想對不對,那至少每個人的學識都不錯,讓他們去給當地土著上課,不上課就不給飯吃。
朱棡對他拱了拱手就告退離開了。
朱雄英送人走后,拿起筆就打算接著批奏折,忽然間想到了一件事。
他對著身側的宮人問:“朝會上,我見到齊學士也在,按理說,他該來找我述職,怎么這時候還沒來?你去問問是什么情況。”
“是。”
自朱標秘密出宮后,東宮那一眾屬臣就全變成了朱雄英的人。
朱雄英前些日子把齊泰派去了江南查看換稻種桑的情況。
今日朝會上見到齊泰回來,朱雄英還以為下朝后他會來找自己。
結果過了這么半天,也沒見到人。
沒多想齊泰的事,朱雄英又埋頭批改起了奏折。
眾所周知,底下大臣寫奏折時難免會使用一些春秋筆法,事實上發生的事情和折子里寫的并不完全相同。
例如朱雄英手上這個折子,是河南一地的縣令所寫,當地鬧起了饑荒,城中一富甲豪紳在城外開了諸多粥棚去施粥,救活了不少百姓。
表面上是在寫豪紳的善舉,實際上卻是避重就輕地略過了受災的事情。
而且這人身為一地之縣令,非但沒有組織人手去救濟災民,還將災民都拒在城外,不顧人死活,只能靠著富戶施粥。
如今又接近冬日,夜里寒涼,這么多災民又該如何捱過去?
朱雄英神色漸冷,派人召來了大虎,將折子給他看了看,“你派人去查查當地的情況,倘若屬實,將縣令拿下聽候發落,賑濟災民為先。”
“稟告殿下,剛才齊學士下早朝之后,昏倒在來坤寧宮的路上,太醫們正在太醫院為其施診呢。”
朱雄英聽到宮人這么說,問道:“怎么回事?太醫們有說為什么會昏倒嗎?”
宮人恭聲回答說:“太醫院來報是說許是齊學士過度勞累導致氣血不足,適才供血不足才昏倒的。”
聽到這里,朱雄英眉頭緊蹙。
怎么會氣血不足呢?難不成是營養不良?
可齊泰怎么說也是堂堂東宮中書舍人,朝堂薪祿也不低啊,營養不良也太奇怪了吧。
宮人看到朱雄英滿臉疑惑,趕忙開始解釋說:“太孫殿下是這樣的,宮中早朝時間較早,朝中大臣起早貪黑趕往宮中開朝會,偶有未食早餐,偶有瑣事繁多,偶有大事拖延,身體未能供應足夠的能量,途中昏倒乃是常事啊。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