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摸的是橈動脈,根據脈搏的浮沉、快慢、有力無力、流利度等綜合分析判斷。
后世有四脈決:四時平脈,緩而和勻,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但《素女脈訣》中記載,人體中還有一條脈,名為“生死脈”,找到此脈,可斷生死。
生死脈是橈動脈的一條分支,位于肘內深處。
李澤當即在自己身上尋找。
生死脈若是真的,他今后豈不是只要一摸就能知曉對方還能活多久?簡直就是個bug。
然而。
無論他怎么尋找,都沒有找到《素女脈訣》中所記載的生死脈。
他又叫來薛華,在后者的肘內尋找。
但依舊沒有。
這是為何?
李澤緊皺眉頭,要么生死脈根本不存在,只是一個傳說,畢竟古人常常會對一些事物進行夸大,神話,甚至杜撰,所以并不值得奇怪。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翻譯出了問題。
那位老教授雖是知名的古語學家,但是否在理解上出現了問題,誰也無法保證。
畢竟后人對于古人的生活習慣大多都是推斷出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素女心經》并非素女所著,這就好比《黃帝內經》與黃帝同樣沒有關系,《神農本草經》也與嘗百草的神農沒有直接關系。
要知道素女、黃帝、神農這些都是上古人物,那個時期處于半神話當中,并沒有完善的文字。
根本無法以文字的形式傳播。
只有通過口述,后人再進行整理。甚至,只是借用一下名字,兩者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三世醫書皆成書于商周之后,其中《黃帝內經》成書于先秦,至西漢完善,是最早的醫學著作。《淮南子·修務訓》指出: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實非一時之,亦非一人之手。
同樣,《素女心經》與那位神話當中的瑟樂女神“素女”同樣沒有太大關系。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借明星的名字進行“炒作”。
秦朝之前,書未同文,各個國家的文字都大有不同,《素女心經》上的文字與小篆基本鮮有相同之處。
因此,在翻譯上出現了問題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