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邊的地上,散落著幾個用過的安瓿瓶和棉簽。
第三位,正用力捏著一個皮球似的簡易呼吸氣囊,罩在沈玉京口鼻上,隨著他手臂的擠壓,發出單調而急促的“噗嗤…噗嗤…”聲。
汗水順著他的鬢角流下,浸濕了白大褂的領口。
他一邊捏氣囊,一邊焦急地看向那個老醫生:“郝醫生!氧流量開最大了!還是不行!肺里全是啰音!”
護士像個陀螺一樣在有限的空間里打轉,她正試圖給沈玉京手臂上找血管扎針輸液,但沈玉京的血管因休克和抽搐塌陷得厲害,她扎了兩次都沒成功,急得眼圈發紅。
除此之外,更讓李向南感到觸目驚心的是,這里的醫療條件太過簡陋。
輸氧靠的是一個半人高的、銹跡斑斑的藍色氧氣瓶,連著簡陋的橡膠管和面罩。
壓力表上的指針顫巍巍地指向危險的低位。
角落里放著一個木頭外殼、蒙著皮革的舊式急救箱,蓋子敞開著,露出里面雜亂無章的器械和藥品。
沒有心電監護儀,沒有除顫器,沒有血氣分析儀。
判斷病情全靠醫生的眼、耳、手和那根老舊的聽診器。
唯一算得上“現代”的,可能就是那臺擺在墻邊小桌上、蒙著布罩的老式心電圖機,此刻它顯得格格不入,仿佛一件被遺忘的擺設,根本無人能騰出手去操作它。
但很快,李向南就瞧見了一個熟人,保健局的首席醫生盧定坤盧大醫。
而他手里的那臺除顫儀,則吸引了李向南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