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前取好就算了,生下來還沒取,這也太磨蹭了吧。
蘇棠嫌秦晃磨蹭,結果磨蹭的不是秦晃,而是她爹。
顧姝道,“相公請二叔取名,二叔說今兒取。”
蘇棠還真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她爹給孩子取的什么名字。
在屋子里小坐了一刻鐘,外面丫鬟進來道,“吉時快到了,夫人讓奶娘把孩子抱去正堂。”
和蘇棠當初一樣,顧姝也一臉想去看孩子的洗三朝,但這會兒的她別說出門了,她下床不是必須的,丫鬟都得攔著不讓。
許氏是二嬸,不是顧姝嫡親的婆母,不便事事過問,又擔心顧姝坐不好月子,落下病來,便以當年自己生小北后月子坐的毛糙,不懂京都坐月子的習俗,請顧夫人派個嬤嬤來照顧顧姝,她省心,顧夫人也放心。
就是顧姝沒那么自由了,嬤嬤管的可嚴了。
當初許氏沒和蘇鴻山通氣,就帶著蘇小北和六皇子去邊關,蘇鴻山知道后,很生氣,尤其知道顧姝懷了身孕后,顧姝嫁給了秦晃,成鎮國公夫人,她就該由鎮國公府照顧,不該再麻煩顧家,許氏身為二嬸,在鎮國公府沒有旁的長輩時,更應擔起照顧顧姝之責。
許氏則覺得沒有人比親娘更關心女兒,她不便管太多,更不能管的太嚴,何況顧府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也算兩全其美了。
兩人為這事還吵了幾句,因為許氏已經到邊關了,戰爭一天不止,她一天不會回京都,蘇鴻山也要不了她回,只能寫封信和顧太傅賠禮。
前日生產,顧姝肚子大,險些難產,孩子平安生下來后,蘇鴻山知道顧夫人攔著不讓顧姝吃飽飯,大著肚子還要她多走路,孩子都長到了八斤多重,要許氏在,她一個做二嬸的這么管顧姝,傳揚出去,大家的口水都能把許氏活淹了。
蘇鴻山還為之前生氣和許氏道了歉。
奶娘把孩子抱走,蘇棠和馮媛她們就跟在后面出了門,剛剛熱鬧的屋子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
正堂,高朋滿座。
來的人蘇棠都認識,都是和鎮國公府交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