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假如西游記失敗,佛教沒有大興,等于他們還貸失敗。
還貸失敗的后果,不用想也知曉。
不僅當不成圣人,還要連本帶利的還回去。
到時候,怕是連準圣境界都難以維持了。
西方二圣也正是清楚這個問題,才對西游那么重視,層層算計,生怕振興不了佛教。
而寸心,要做的就是破壞西游記。
否則,真等到佛教大興,兩圣坐穩位置后,龍族也就再難出頭了。
到那個時候,即便龍族針對的是天庭,佛教又怎么可能坐視不理?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還是懂得。
更何況天庭和佛教的關系向來融洽。
準確的說,是玉帝和佛教的關系融洽。
玉帝為什么要配合佛教,讓佛教大興?
還不是因為封神榜雖然補充了天庭的人手,但上了榜的人,有幾個心甘情愿的?
玉帝的命令,那些神仙看似聽從。
實則大多都跟哪吒一樣磨洋工,能摸魚就摸魚,實在不能摸魚就敷衍了事。
不然也不可能封神之戰時各個神通廣大,上了封神榜后偌大一個天庭,能被孫悟空給打穿。
說白了,封神之前是為了自己而戰。
封神之后是給人打工,還是給討厭的人打工,擱誰誰會賣力?
劇里玉帝也曾感慨過,為什么一個個神通廣大的神仙,上了天庭后卻打不過一只猴子。
孫悟空固然戰力超群,但也不至于整個天庭沒人能治的住。
說白了,就是不想。
玉帝順水推舟,幫著佛教大興,也是因為發現底下的人不聽話。而底下的人都是道教,他想利用佛教大興,擠占道教香火,從而平衡道教。
這樣一來,他好能做手腳,讓這些不聽話的神仙稍稍聽話一些。
其實就是玩政治手段罷了。
寸心可不想讓玉帝和佛教稱心如意。
不過這是后話,現在倒是能趁著孫悟空鬧蟠桃,鬧兜率宮,獲點好處。
于是對著楊戩一陣輸出,讓楊戩陪著自己上天。
楊戩漸漸被寸心說服了。
其實他內心深處還是很想找玉帝的麻煩,看玉帝笑話的。
當初如果不是為了三界著想,他才不會選擇和玉帝和解。
如今抱著想找麻煩的念頭,便跟著寸心一起上了天。
他們到的時候,倒是趕巧了。
孫悟空正在蟠桃園大吃蟠桃,吃一顆扔一顆,好不奢侈。
寸心見狀挑了挑眉,也不知道玉帝是腦子進水了,還是這個時候就和西方二圣有了勾結。
竟然派猴子看管蟠桃,這跟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有什么分別?
不過,管他呢!
只要有好處不就行了?
蟠桃園很大,楊戩和寸心隨便待一個地方,孫悟空就發現不了。
畢竟她二人修為都在孫悟空之上,想要隱匿身形還是十分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