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今日據理力爭,無疑是反對內卷的頭號之人,看似臣賺了名聲,實則臣是想打入貪官內部。”
“現在臣身居要職,馬上就要加冠,大辦一場,那些貪官必定給臣送禮,到時臣暗自將名單記下,再呈給陛下,這乃一石二鳥之計啊!”
武曌嘴角一抽,深深看了高陽數眼。
她沒想到,高陽居然還打著這樣的算盤。
這人,是真不當人啊!
上官婉兒也不禁挪開目光。
一旁的史官,陳風更是筆尖一顫,一時之間不知如何下筆。
“史官記史,一定要公正,內卷和末端淘汰這種有益大乾的計策,是本官提出來的,本官反對也是為了以身入局,揪出長安貪官。”
“這,定要記清楚了!”
高陽對陳風囑咐道。
整挺好,現在的仇恨盧文背了,百年之后,名聲還全是他的。
有人背鍋,這是真爽啊!
“是!”
陳風嘴角一抽,但還是直直說道。
武曌也是撇了高陽一眼,隨后道,“內卷法問題不大,但末端淘汰制,徐相和崔狀元所說的也很有道理。”
“短期來看,大乾官場將被肅清,但長期來看,如何杜絕官員腐敗?雖有西廠和御史臺監督,以誅三族手段震懾,恐怕還是難以杜絕啊!”
“你可有辦法?”
高陽搖搖頭,“陛下,此乃人性,不可能根治的。”
“但短期來看,只要御史臺和西廠相互掣肘,再由吏部考核,不會出大問題,總體利大于弊,待到大乾強大,滅了六國,走上科技強國的道路,再以新制度代替便是。”
武曌一聽,也覺得很有道理。
天底下,根本就沒有完美的政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性如此,官官相護不可能杜絕!
并且政策在人施展,否則再好的政策,也是禍國殃民的毒計!
這時,一個宮女踏入御花園,來到武曌的耳邊低聲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