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大唐帝國一直都在更換自己的武器裝備,尤其是那些已經開始給自己的后勤添亂的武器裝備。
        首先被重點淘汰的就是豹式坦克,這種坦克一般情況下有連個銷路,一個是賣給楚國,另一個就是銷售給楊木帝國。
        隨著大唐帝國自己淘汰了大多數的豹式坦克,這型坦克的生產線,也在一年多前賣給了楊木帝國。
        如今楊木帝國才是豹式坦克裝備數量最多的國家,他們也很滿意這種坦克的戰斗表現。唯一不足的就是這型坦克的后勤保養問題,復雜的豹式坦克確實給楊木帝國的后勤部隊制造了大量的麻煩。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豹式坦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一種什么都要,什么都追求完美的“特色武器”。
        它的裝甲防護相當高,機動性能也很不錯,載彈量很好,火力強悍而且觀瞄系統先進——如此完美的武器,真的合理嗎?
        當然不合理。
        豹式坦克只是把所有的問題都堆砌到生產和保養維護環節罷了,它在戰場上表現的究竟有多完美,在生產制造和后勤保養方面就有多垃圾。
        還是那句話,豹式坦克對后勤強悍制造能力一流的大唐帝國來說可能是一個好選擇,可對于楊木帝國來說,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武器裝備,永遠都是有側重點的,全能的武器基本不可能存在,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以軍車舉例,士兵們都希望汽車可以平穩舒適,這就要求車輛擁有良好的減震系統。
        與此同時,一款好的軍車還應該有合格的防護能力,包括防地雷能力和防流彈與子彈直射的能力。
        可防地雷就需要車輛底盤距離地面有足夠的空隙,這樣就必然導致車輛重心抬高,重心抬高又會增加車輛晃動反過來影響前面說的車輛舒適平穩。
        而厚重的裝甲防護又會反過來給減震系統增加壓力,影響避震系統的工作狀態。
        即便是使用最好的減震裝置,硬著頭皮安裝更厚的裝甲,車輛的發動機能不能為增加的重量提供足夠的動力,讓車輛保持足夠的速度又會成為問題。
        再安裝一個大功率的,馬力強勁的發動機?選擇更可靠的配套離合器……那新的問題又來了,車輛的油料不夠,行程又短了。
        沒有強勁的動力車輛就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義,馬力不足越野能力下降,士兵們無法短時間通過危險區域,反過來又會影響士兵車輛的生存率。
        油耗太大又反過來制約了車輛的使用環境,讓車輛無法滿足士兵們的使用需要。
        為了更厚的裝甲、更強悍的馬力,再安裝一個更大的油箱?為了保護這個油箱,為了攜帶更多的燃油,那汽車的馬力是不是又要浪費更多在運輸自身油料上?
        自重大,外殼厚,沉悶通風差,這樣的車輛故障率又增加了,厚重的裝甲成了維修車輛巨大的阻礙,一個能扛住7.62毫米口徑子彈的發動機艙蓋沒有液壓助力根本掀不起來……
        為了不讓這么沉的車陷入泥土里,就要減小壓強,增加輪子的接地面積——增加輪胎寬度,或者干脆使用疊加的雙層輪胎。
        嗯,協調完了這一系列的問題之后,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一通騷操作之后,你只是勉強解決了車輛自身的各種問題。
        要知道這輛汽車每100公里油耗多增加一升,那么裝備了30萬輛這種汽車的軍隊,每前進100公里就要多消耗30萬升燃料。一般情況下軍車的油耗都很夸張,多個兩升三升都有可能。
        這可不是整個部隊向前推進了100公里,還要計算運輸這些油料的往返消耗,加上這些車輛報廢的機油,磨損的輪胎……
        是不是已經頭大了?別著急,為了運輸新增的油料等等物資擠占掉的運力,原本可是要分配到運輸軍火彈藥和糧食補給上的。現在這些東西,是不是又要額外安排車輛運輸?
        嗯,一整套繁復的計算和統籌工作全部做完,大概測算出還需要新增多少車輛,整個事情這才只能算是看到了結束的希望。
        整個過程一開始只是準備給一種軍用汽車增加一點兒防護鋼板罷了——最后一個國家要為這些防護多儲備超過1萬噸的汽油。
        平時管理這些儲備,找儲備的地方,讓這些汽油保持在能用的狀態……新一輪的計算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