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用只片語的形容來拼湊出一頭霸王龍來,那絕對是不可能的。指望從一些模糊的信息里找到制造航空母艦的訣竅,那更是不可能了。
        別說是靠一些形容了,你就是去航母上走一圈,仔細看了一遍,最后也搞不出航母來。
        當萊恩斯帝國的外交大臣索米帶著忐忑的心情走進會議室的時候,他看到了一些工程師,還有工業大臣,以及滿臉都是愁容的萊恩斯一世。
        他看了看坐在二號位子上的宰相,宰相向他輕輕的搖了搖頭,這表示事情進行的不那么順利,他們之前的十幾天時間里,完全就是在浪費時間。
        “我們失敗了。”工業大臣有些心虛的看了一眼走進門來的外交大臣索米,遺憾的開口說道。
        這和他十幾天前信心滿滿的樣子完全不同,那時候他們表示,潛艇可能設計不出來,可航母其實并不是什么難事。
        事實上確實也不是什么難事:在二戰時代,工業方面有點兒能力的國家似乎都有制造航母的能力:德國和意大利都差不多能造出航母來,日本法國美國英國都有自己的航母……
        不過問題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大唐帝國之外,其他國家都是被揠苗助長強行拉高了技術水平的樣子貨,他們沒有吃透技術,他們掌握的科學技術也并非是他們自己積累發展起來的。
        這個情況有點兒像今天的三哥,阿三的技術水平就是被硬拔高的,而非他們自己積累研發吃透了的。因此他們看起來技術不錯,可實際上就非常拉胯了。
        “不是說沒什么技術難度,只是一個創意嗎?”外交大臣索米知道,這個時候如果不好好把自己的威信樹立起來,那他這個大臣也不用再繼續干了。
        之前怎么被其他部門拿捏的,現在就要怎么拿捏回去!以為他們萊恩斯帝國外交部門是軟柿子呢?隨便讓人欺負?
        “細節上的技術太多了,我們真的沒有辦法推進項目。”工業大臣依舊搖頭,他也知道這個時候正好是人家出氣的時候,他之前都多猖狂,現在就必須有多狼狽。
        誰能想到,飛機技術都已經研究的差不多了,在海上造一艘船,當一個移動的機場,就這么的困難?
        其實這些技術細節的難度真的非常大,就好比說飛機降落用的阻攔索:那玩意兒其實都是有壽命的!需要及時更換的!
        更恐怖的是,這幾條鋼索你以為是直接固定在甲板上就完了?不是的,它內部也是有結構的,需要阻尼,也需要強度。
        所以整套系統那都是需要無數次實驗,無數次實際操作,失敗了千百次才有了一套行之有效技術結果的“集大成者”。
        想要模仿?估計僅僅是材料和內部結構匹配,萊恩斯的工業部門就要實驗三年甚至五年——那真的是實實在在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擬。
        “我們這邊希望可以盡快擁有兩艘,或者至少一艘航空母艦,訓練需要時間,我們預計至少要一年才能掌握航母的使用精髓。”軍隊那邊的將領開口發,再一次讓工業大臣無話可說。
        唐國那邊說估計一年之后才能交付航母,可自己這邊一年之內估計航母的設計圖都拿不出來。
        海軍那邊確實非常著急,沒有航母的掩護,自己的戰列艦全部都成了巨型“近海炮艦”了。它們不敢遠洋作戰,又不敢被敵軍潛艇發現……幾千萬建造的大型戰艦,現在日子過的還不如巡邏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投入一筆錢能盤活所有的戰列艦,那2億的資金投入顯然還是比較劃算的。從戰略意義上來看,這2億砸進去,解放的差不多就是5億,甚至是8億的海軍戰艦總價……
        大唐帝國的潛艇交付是比較痛快的,因為唐國自己手里就有不少技術老舊的小型實驗性質的潛艇。
        龍島上的小型潛艇建造設備也都在,小型柴油電機的技術也不是什么值得保密的東西了:所以大唐帝國開足馬力再加上販售舊貨,一口氣拿出二十幾艘潛艇并不是難事。
        世界各國要的數量也不多,每一個國家大概只要三艘,所以平均下來,半年之內交貨很容易。
        戰爭是武器最好的廣告,大唐帝國對蜃國宣戰,國際軍火市場立即就變得繁榮了起來。之前一度沉寂的采購大唐集團先進武器的潮流,現在又掀起了遮天的巨浪。
        潛艇、航母這些大件銷售的固然火爆,實際上也有一些看起來不怎么起眼,但是卻萬分重要的東西,也在交易中大放異彩。
        別以為賣航母賺錢,真正賺錢的很可能是槍械、彈藥、甚至是鋼盔軍用水壺!